網頁導覽

菩提家訊第77期

董事長董事長的話 ----臨終減少障礙 正念自在往生

主任室主任的話

常董簡金武龍舒淨土文講記選錄(續九)

池慧玲子女懺悔 解冤釋結

謝智仱兩個自立支援案例

彭崇志「深化」自立支援的挑戰

楊瑪瓈日本長照之旅雜談

常昫日本長照機構參訪心得

編輯部葵照護的兩個場景

淨喜參觀動畫展雜感

林玉鳳一心離欲出家----悼念我的屘姑釋普信師父

台中蓮社董事長張式銘懷念我們的安老所老所長

法務組長郭宗旻平凡中的不平凡

董事長的話 ----臨終減少障礙 正念自在往生 ......董事長   Top

  (講於108.4.8主管會議)
  
  在大般涅槃經,釋迦牟尼佛對阿難尊者說,「依四念處住」,就是依照四念處去修行。那四念處是什麼?①觀身不淨,觀察我們的身體是不乾淨的,可以去除我們的身見我執。②是觀受是苦,觀察我們平常這些種種的感受,都是給我們很多的苦惱,你要去體驗人生是苦的。甚至短暫的樂,其實就是一種壞苦。還有③觀心無常,我們的心念,其實是剎那剎那生滅,我們的生命其實是分分秒秒在流逝,縱使我們活到一百歲,分分秒秒都一直在過去,不可能天長地久。最後,④觀法無我,我們觀察所有一切山河大地、外面所有萬物等等,都不是我們的。你看老來血氣既衰,什麼東西都要據為己有,這個就是有個我執在那裡。其實我們去觀照所有一切法,沒有我所有,沒有誰所有。每一個百萬富翁,現在要說是百億富翁了,走的時候,一塊錢也帶不去,哪裡是你所有、我所有呢?這就是身、受、心、法,觀察這四樣: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在苦、空、無常、無我當中去觀照,這就是平日的修行。
  
  諸位,在外面的環境不容易體驗這些。而在我們這個機構,事實上天天都可以幫助我們觀四念處,只要你有心,就可以去體會,從我們這些長輩的身上,時時刻刻來體會這個。
  
  另外一點,從這些老人家身上,也可以體會到我們機構的核心價值,即讓他能夠臨終沒有障礙,正念往生,這個是我們機構最高的價值。成就一個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成就一位眾生成佛。這個價值有多大啊!一個眾生成佛了之後,他又可以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這個原動力就是因為我們成就了這個老人家,所以這個價值是沒有辦法計算的。
  
  那麼現在要問,我們觀察這些老人家,有多少人可以到臨終的時候,身無病苦?正念分明,然後歡喜自在地往生?事實上這非常地不容易。
  
  前天,我在蓮社談這個主題,蓮社每個月都有個大班會,念佛班現在有七、八十班,也就有一百六十位左右的正副班長。我們學佛這麼多年,看到這麼多長輩,以後我們是不是也一樣步入他們的後塵呢?有些長輩,平日非常發心,念佛修行看起來非常認真,但是年紀一大,血氣既衰,老病相殘。尤其疾病的纏綿,一纏綿就是五年、十年,所有的道心都磨光了,臨終都糊里糊塗,救護車「O~E~O~E~」留著一口氣到家。就這樣子走了,真的能夠往生嗎?令人擔憂啊!
  
  怎麼辦呢?我們應該要常常講因果報應的故事。因為這個世間最不變的道理,就是因緣果報。你做了什麼,就會受什麼。你前生做的,你這一生就受什麼。這一生做什麼,你下一生就是受什麼,這是沒有辦法怨天尤人。若是白白地怨恨,那就又更造業了。所以無論是儒家的聖人,或者是佛家的佛,都告訴我們,這都是我們自作自受。只有守份安命,安然接受這個。
  
  接受這個什麼呢?因為傷害了眾生,所以就是要還這個債。欠人家的錢,就要還財;欠人家的命,就要還命債。如果有修行的功夫,以修戒定慧的道力,可以把我們的貪瞋癡,還有我們的命債、惑業都能夠斷盡。修到業盡情空這個地步,把見惑八十八條,思惑八十一品,通通都斷乾淨了,我們就可以真正成就了,絕對跳出三界輪迴的生死。
  
  但是我們觀察,自古以來,不要說是一般學佛的,即使是高僧大德,他們做到這個程度的也不多。前天我舉一個例子,安世高法師。他是最早來到中國翻譯佛經的第一流法師,原是安息國的太子,出家後來中國。但是他說,他前世也是當中國的法師。他前一生有一個同參道友,因為喜歡發脾氣,死了之後,就在鄱陽湖南邊的一個廟,裡面當廟神。廟神是什麼?就是大腹蛇,也就是八部修羅裡面的摩睺羅伽,大蟒蛇。所以安世高法師到那個廟之後,廟神知道那是他的同參道友,希望法師度他。安世高法師說:「你要現本尊給我看啊!」大家知道阿修羅是神道,身心靈通,他可以現,可以不現。「那請你現出來給我看,我才要度你。」結果現出來,就是一條大蟒蛇。所以安世高法師給他持咒度化之後,那一條蟒蛇在山上就死了。後來有一個地方村落,就叫做大蛇村,就是那個廟神超脫的地方。
  
  安世高法師接著又到廣州去,要還一個人的命債。他先找前世殺他的一個年輕人,那個年輕人後來也老了,安世高不是找他報仇,而是要找他當見證,要去浙江紹興去還另一個命債。安世高法師為什麼要這麼麻煩?一條命債,又一條命債地還。因為他沒有修淨土法門,他修的是一般通途法門。他的戒定慧到了一定程度,有神通,知道他前世欠誰的命債,必須得還,還完了之後,不能讓他被關進牢,進牢的話,這個債沒有還清。怨恨對方的話,就沒有還清,所以要請那位殺他前世的老先生,幫忙做見證。後來安世高法師走在一個挑夫的後面,那個挑夫的繩子斷了,刺到法師的喉嚨,就走了。這就是業報現前,我們一般人不知道,但是安世高法師知道哪時候業報要現前。「假使百千劫」,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所作業不亡」,過去所造的業還在,「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他有功夫,他知道。一般法門就是經過一生、兩生、三生…,把八十一品的思惑,一品一品地斷。安世高法師必然是已經斷了見惑的聖人,只是思惑還沒有斷乾淨,必得一世一世來還。
  
  我們修淨土念佛法門,可以不用斷惑,因為我們是兼仗著阿彌陀佛的願力,帶著這些惑業到極樂世界去,暫時還可以不還。到極樂世界去,我們就不再輪迴生死。到那裡還是要斷。但是諸位,我們怎麼能夠讓我們自己本身能夠身安道隆?就是平常的業報不要現前,然後一直到臨終的時候,我們能夠正念分明?還有幫助這些蓮友,幫助這些長輩們,他們也能夠身安道隆,延緩業報現前?這個課題非常重要。
  
  我們為什麼要延緩?因為,「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一生血氣衰了,這些冤親債主就來找上門。並不是這些蓮友修行工夫不好,他的念佛不得力,而是因為大家沒有斷惑。我們不是學斷惑的法門,我們都沒有斷惑,也沒有斷業。所以因緣會遇時,業報現前,就身不安;身不安的時候,就道不隆。諸位,身要很安定,你知道哪一件事情最重要?有一句台語俗諺說:「肚子餓,就沒半步。肚子飽,就全步數。」把肚子吃飽了,要談事情,做什麼事,就有辦法。所以做生意的人,為什麼要到大餐廳、大酒家?招待你這一頓,然後生意就可以談成?為什麼對於出家人,對於佛菩薩,我們四事供養的時候,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第一個就是飲食。因為「民以食為天。」我就非常感佩廚房同仁,很用心來調配這些飲食,大家不要小看。我們不能說,反正大家都會死啦,就這時用功就好。不行!沒有吃飽,沒有吃好,你跟他講念佛,他就念不下去。這個就是人情事故。
  
  所以,怎麼樣能夠讓老人家們吃得又好又飽,心情很愉快之後,你勸他念佛,他就可以聽得進去了,這個事情很重要。不是只有我們活的人是這樣子,死了的鬼也是這樣子。因此舉行拔薦法會的時候,一定要至誠恭敬,一定要非常豐富,飯菜每碗都要又滿、又圓、又尖,就是要讓這些鬼神,感受到我們的誠意。然後持變食真言、甘露水真言時,一定至誠懇切,觀想這些無量無邊的眾生,都能夠飽餐,這個時候誦經、持咒、念佛,他才能夠得到利益。
  
  因此,「身安則道隆」,大家要記住這句話。怎麼樣能夠讓我們長輩,平常能夠身心得以安頓?然後在道業上,他就能夠精進。業報怎麼樣能夠延緩現前?包括我們自己。那就是「隨緣消舊業」,隨著世間我們生活之緣,來消舊業。我們的病苦來臨的時候,以及遇到災難等等,我們此時就要回光返照,用因果的道理觀察那些相應的事情,我們一定是前生或這一生,做了什麼傷害眾生的事情。
  
  有一位長輩,又吃素,又修行,年紀大了之後,他的腳無緣無故一直爛!一直爛!後來知道因果,就是他年輕的時候種菜。大家知道,種菜最怕田螺,菜會被吃光光,所以有人教他,在旁邊撒鹽巴,田螺就不敢過來;而田螺就沾到鹽巴之後,它的外殼就腐蝕了,因此傷害了很多田螺。所以他的腳,也得到同樣的果報,他就趕快跟那些傷害過的田螺懺悔,腳也就很快好了。
  
  我們身體上,哪裡有病痛,在醫學的病理上,是某種現象,但是其內在的因素是因果。我們學佛了就知道,內在的因素是因果,病理是呈現在外面的一種假相。所以佛經告訴我們,為什麼短命?為什麼多病?從殺生中來。尤其這個殺業,特別厲害。所以要「隨緣消舊業」,除了深信因果,受這些苦難時,我們應該不要再有怨天尤人的心理;還要「更不造新殃」,所有這些殺盜淫妄酒,都不能再做。
  
  以我們目前來說,盡量要吃乾淨的素食。為什麼要素食?因為,即使不殺生,卻還吃肉,那麼你就是殺生的老闆!你還是有殺生啊。甚至,我們為什麼提倡蛋也不吃?因為一個蛋,就是一個生機,這裡面就有殺業在。有蓮友的小孩,他的體質很特殊,他到早餐店就不敢進去,問他:「為什麼不敢進去?」他說裡面都是小雞。原來,早餐店都是一碗豆漿加一個蛋,或者煎蛋餅等等。
  
  諸位,我們千萬要把這些造業的緣停止,平常要止惡修善,也勸這些長輩不要再造業。造業時候,只是增加我們業報的緣,而過去我們的業因,就在這個時候加速會遇。所以假如能夠「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如此我們就可以延緩這一生的業報現前。延後到什麼時候呢?延到我們往生以後,我們再回來還他。我們要回來廣度眾生,廣度眾生其實就是還這些過去的債,這樣才有辦法平常身體安定,到臨終正念分明,蒙佛接引往生。
  
  

 
主任的話 ......主任室   Top

  本家同仁於108年6月初,前往日本參訪長照單位,參訪的是社會福祉法人小田原福祉會潤生園,以及株式會社葵照護,概述幾條感想:
  
  一、制度擴散與學習:台灣的長照制度,經常以日本為學習標竿,這次參訪的潤生園,歷史悠久,服務項目繁多,仔細整理之後,發現台灣現有的長照模式,不管是居家、社區、機構式,都可以在日本找到「母體原型」,例如小規機、失智團體家屋、照顧管理制度等等,而也提前看到一些日本已在做,但台灣還沒有實作的長照模式,例如介護保險制度、夜間居家服務、24小時定期巡迴隨時對應居家服務護理等,提早了解,也因應對台灣可能的制度擴散。
  
  二、日本的民族性與長照:日本的民族性,守法、細心,環境普遍整潔衛生,這次也仔細觀察日本的交通習慣,日本的道路比台灣窄小,但人民普遍遵守交通規則,所以會有125cc以上機車可上高速公路、大型車可走高速公路內側車道、遇到鐵路平交道必定先停車、在台灣無法想像的會車超車規範等等,這樣的民族性,也呈現在長期照顧上,照顧上的巧思與細緻隨處可見,而被照顧的老人甚至也「守規矩」,在參訪潤生園一處小規機時,其日照老人正進行懷舊老歌活動,所有老人坐著,幾乎每位老人都開口跟著唱,偶爾發現失智老人開始遊走,經照服員提醒,又馬上回來安坐,這幅景象真是令人敬佩。
  
  三、葵照護的另類精神:葵照護是一個規模不大的長照單位,硬體沒有高檔、環境也不像日本其他長照單位整齊,更像個傳統大家庭,不像機構,這也是葵照護在日本走紅、更紅到台灣的原因。葵照護的照顧終極目標,是「建立人際關係與信賴關係」,透過自立支援、社區營造來達成,是一種對於僵化、防堵、約束的反動,走向彈性、開放、自由的照顧模式,用最笨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來面對各種類型的老人家,對於有BPSD症狀的老人,這樣的模式,一開始會很辛苦,但一旦找到因應模式,那種照顧的成就感、踏實感是難以想像的。學習葵照護的精神,是所有長照業者都應經常思考的。
  
  四、臨終關懷的著力:不管在潤生園或是葵照護,都有機構安寧的案例,也有推動的信心,日本的長照單位,少有宗教色彩,或許不像本家在佛教臨終關懷上有多年的好評與經驗,但對於一個人的「善終」,這些日本單位也是很有概念,且實際推動的,例如潤生園發明了得獎的介護食,降低老人終前插管的比率,同時潤生園也以機構安寧人數逐年上升為指標;葵照護在遇到生命到達盡頭的長輩,也會透過與案家的家庭會議,讓長輩有機會在葵照護中自然往生,避免到醫院去受苦受罪。
  
  這次參訪行,感想很多,僅略述幾點,整體來說,他山之石固然重要,但我們仍須立足在自己的角度,用人性化的精神,來發展適合台灣的照顧模式,並持續珍惜本家既有的佛教理念,為所有需要長照的長者盡一分心力。
  
  

 
龍舒淨土文講記選錄(續九) ......常董簡金武   Top

  
  有喆老者。住京師大剎。四十年不睡。坐禪精苦如此。坐化後。紙襖亦燒出舍利。中官有以三十千買一紙襖者。以其有舍利故也。其效驗已如此。若修西方必為不退轉地菩薩。即生死自如矣。卻來此世界濟度眾生。有何不可。不知修此。乃生大富貴處。一生多受憂苦。可哀也哉。縱使受大富貴。亦終有盡。依舊輪迴。或云。以喆老之精修。今生多受憂苦。何也。答云。佛言。假令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永嘉大師亦云。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以喆老不曾了得生死大事。今生於大富貴處。乃前生願心也。多受憂苦者。乃因緣會遇。而還千百世之宿債也。若生西方。則宿債不須還矣。何則。生死自如。故雖入一切眾生生死界中。大作濟度。一性已不昧。而超脫三界。豈須還宿債哉。且以喆老之精修。猶不能超脫三界。豈非三界之岸極高。其苦海極深。其波濤極急。故不易超脫乎。修西方而超脫者。仗佛力也。有佛力而不倚仗。猶窮賤餓人。見富貴者而不倚仗。哀哉。
  
   
  
  喆老後身多憂苦,喆老是指宋朝潭州大潙山,真如慕喆長老禪師,簡稱為真如喆,或者喆老。他是南嶽懷讓禪師的第十三世傳人。《僧寶傳》稱之為「大潙慕喆禪師」,他是江西臨川人,為人剛正,見識高超,平生以嚴守戒律,承擔佛法為其志業,是一位大修行人。後身就是來世之身。多憂苦即是飽受憂悲苦惱。
  
  第一段是說大悟未了事實。「有澤老者」在北宋哲宗趙煦紹聖年間,公元1094到1098年,距今約九百多年前。「住京師大剎」,北宋京師是開封府,今河北省開封市,大剎就是大寺廟中。「四十年不睡」,四十年不倒單睡覺,根據《禪林寶訓》卷一:「昔喆侍者,夜坐不睡,以圓木為枕,小睡則枕轉,覺而復起,安坐如故,率以為常。」喆侍者即是喆老,四十年不倒單,身不倚床依枕,若短暫一睡,圓木頭一滾動,立即就醒過來。「單」這個字是指床枕,即不倒臥床上,專心打坐用功。這是仿效昔日釋迦世尊雪山六年的靜坐,這不是小事啊,是十二頭陀行之一的長坐不臥。何謂頭陀?根據《法苑珠林》:「西云頭陀,此云抖擻,能行此法,即能抖擻煩惱,去離貪著,如衣抖擻,能去塵垢,是故從譬為名。」頭陀行有十二種,常坐不臥是其中之一,佛曾讚言:「有頭陀行,我法永存。」
  「坐禪清苦如此」,喆老禪師他坐禪精進勤苦到這種程度。「坐化後」,喆老禪師辭世時,非常自在,結跏趺坐,盤膝坐化而去。盤膝而坐有兩種,降魔坐與吉祥坐。前為右足加在左腿上,再把左足加右腿上。後為左足加在右腿上,再把右足加在左腿上。
  「紙襖亦燒出舍利」,紙襖即紙做的衣服。《辯疑誌》載:「唐代宗大曆年間,有一僧,稱苦行,不衣繒,常衣紙衣,時人稱呼他為紙衣和尚。」據說紙衣因為不透風,也很暖和。
  「中官有以三十千買一紙襖者」,三十千即三十貫,朝廷上的大官們,有人用三十貫的高價,買得真如喆禪師的一領紙襖。「以其有舍利故也」,就因為真如喆老禪師的紙襖裏有舍利的緣故。「其效驗已如此」,老禪師他四十年坐禪的成績,已經顯現出如此的境界。
  「若修西方必為不退轉地菩薩」,如果他能以四十年的時間,竭誠精進地用功念佛,求生西方,必定能成為不退轉地菩薩,也就是初地以上,破無明,證法身的大菩薩。「即生死自如矣」,那就生死自在,來去自如,不受阻礙。「卻來此世界濟度眾生,有何不可」,往生之後,再倒駕慈航,回到這個世界來,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使一切眾生都能脫離生死輪迴的大苦,有什麼不可呢?「不知修此,乃生大富貴處」,可惜喆老不知道修持淨土法門,不知求生西方,卻投生到大富貴的人家。何處是大富貴家呢?就是帝王家。
  印祖以為王龍舒老居士明知真如喆老禪師所投生到富貴家,卻不明白指出來,是有所避諱。再看印祖的推論,既然王龍舒老居士說真如喆老禪師的後身生到大富貴人家,又說其後身飽受憂悲苦惱的折磨,不就是指北宋的末代皇帝趙桓嗎?
  印祖說,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十月,金兵大軍攻入北宋首都汴京,當時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平素不理朝政,只顧大興土木,興建宮殿園林,搜刮民間的奇花異石,他一聽到金兵來了,又害怕,又著急,並且還下的昏倒過去。宋徽宗被人救醒之後,馬上下詔書,傳位給皇太子趙桓,也就是宋欽宗,並且改年號為靖康。靖康二年,金兵長驅直入,攻陷汴京,金兵所經之處,無不殘破。並俘徽宗、欽宗、后妃、宮人,並且將珍寶搜刮一空,北宋遂亡,史稱為靖康之難。父子皇帝都被押往金帝國的都城惠寧府,在今天的哈爾濱一帶。金太宗令父子皇帝穿上金人平民的服裝,頭上纏著頭巾,身上披著羊皮做的衣服,袒露上半身,受盡種種侮辱,並且為這兩位父子皇帝起了侮辱的封號,封宋徽宗為「昏德公」,封宋欽宗為「重昏侯」。兩位父子皇帝被關在五國城裡,最後都客死異鄉。
  五國城在今黑龍江省哈爾濱,依蘭縣城西北,流放期間,宋徽宗所流傳下來的詩作有十幾首,其中以《在北題壁》流傳最廣,詩文中處處流露出作為囚徒的感傷。「徹夜西風撼破扉」整個晚上,蕭瑟冷清的秋風不停的呼嘯著,把那扇破門,搖動不停發出聲響。「蕭條孤館一燈微」,在寂寥冷清的旅館裡,我獨自一個人,對著一盞微弱的燈火。「家山回首三千里」,回憶故國,在千山萬水之外,那麼遙遠的地方。「目斷天南無雁飛」,我放眼南望,一直到雲天的盡處,也看不到一隻向南飛翔的鴻雁,替我傳遞書信,藉以表達我對故國江山父老,無盡懷念的心意,讓我萬分地感慨。
  印祖在《致廣慧和尚》的書信中說:「以真如喆禪師之悟處,生於皇宮之大富貴處,此之富貴,也是虛名。」都像夢幻泡影一般,虛偽不實。古人所謂喆老後身多憂苦,這個喆老後身,難道不是指北宋的末代皇帝宋欽宗嗎?由以上這一段史實,可知印祖的推斷,喆老禪師的後身為宋欽宗,一生飽受憂愁苦惱,是有所根據的。
  「一生多受憂苦,可哀也哉」就是指北宋末年,國家危險,金兵相逼,宋徽宗遂將王位傳給欽宗,欽宗當皇帝才兩年,就被金國擄去稱臣,並且死於五國城,晚年非常悽慘可憐這件事。
  「縱使受大富貴。亦終有盡。依舊輪迴」,縱然是受用大富大貴,但是福報享盡,仍舊還要隨業輪迴生死,因為世間福報不究竟啊。以上一段是大悟未了事實。
  印祖在回覆謝慧霖居士書:「參禪縱使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地位,尚是凡夫,不是聖人。」又云:「末世凡夫,欲證聖果,不依淨土,皆屬狂妄。」又在回復鄭慧洪居士書:「…於此濁劫之中,不知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癡癡然,欲參禪明心見性…,即令真得禪宗明心見性之實益,其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煩惱惑業未斷。」悟是悟,生死是生死,若謂明心見性,即無生死可得,此係門外漢。
  接著第二段大悟不了道理,禪需還債,淨可不還,此義云何?
  「或云。以喆老之精修。今生多受憂苦。何也」或者有人提問,像喆老禪師這樣精進苦修,竟然今生還要遭受許多憂悲苦惱,這是為什麼?「答云。佛言。假令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假使經過百千萬劫,那麼久遠的時間,我們所造作的善惡業種子,全部都潛藏在我們的八識田中,一旦時節因緣成熟了,隨著我們自己往昔所造作的善惡業因,一一都要去遭受或苦或樂的果報。
  「永嘉大師亦云」,永嘉大師,在唐高宗麟德二年到唐玄宗先天二年之間,浙江溫州人,童年出家,博通三藏,精通於天台止觀法門,日常四威儀中,常住禪觀,曾往曹溪參禮六祖,甚為投機,住了一晚,時人稱他為「一宿覺」。
  「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永嘉大師證道歌也說,澈底了悟,證道之後,業障本體皆空無所有,故可斷除,若未徹底了悟,尚未證道,則過去所造惡業,一一都要還債。這是先舉佛陀及禪師開示作為依據。
  「以喆老不曾了得生死大事」,喆老禪師一生雖然四十年不睡,坐禪精進勤苦,卻因為不曾斷惑,了卻解決生死大事。「今生於大富貴處」,今生轉生到大富貴的地處,帝王之家。「乃前生願心也」,這是他前生的願力、心理所造成的。「多受憂苦者」,老禪師今生為宋欽宗,晚年遭受許多憂悲苦惱。「乃因緣會遇。而還千百世之宿債也」,乃是因緣會合,應該償還過去百千世的舊債。
  下一段淨可不還。「若生西方」,假若喆老禪師是修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法門。「則宿債不須還矣」,那他過去千百世的舊債,就不須還了。「何則」,這是為什麼呢?「生死自如」,若生西方,則生死隨心所欲,不受拘束。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凡所有眾生,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國的,無論是誰,通通都證得三種不退。
  哪三種不退呢?第一是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夫地。第二是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第三是念不退,念念流入如來果海。
  「故雖入一切眾生生死界中」,所以乘願再來菩薩,雖然進入一切眾生的生死境界之中。「大作濟度」,普遍去造作救度眾生的菩薩事業。「一性已不昧。而超脫三界」,性,指眾生本來就有的真如本性,不昏暗,不糊塗,而且又超出脫離凡夫眾生生死往來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外。「豈須還宿債哉」,怎麼還須要償還往昔所造的有漏善惡業障呢?以上這一段是說淨可不還。
  接下來推知解脫難易。又分兩段,一禪仗自力故難。「且以喆老之精修」,況且憑著喆老禪師精細的修持。「猶不能超脫三界」,仍然不能超出脫離凡夫生死往來的欲界色界無色界?「豈非三界之岸極高」,這難道不正是在說明三界的崖岸極高,跳不出去。「其苦海極深」,三界的生死苦海很深。「其波濤極急」,三界苦海的波濤,洶湧迅速。「故不易超脫乎」,三界的生死,假若單靠自力泅水,甚難超出脫離生死苦海。以上這一段是說明禪仗自力故難,因此叫難行道。
  下一段說明淨仗佛力故易。「修西方而超脫者」,修持西方求生彌陀淨土,而能夠超出脫離生死苦海的眾生。「仗佛力也」,是仰仗佛力弘願接引,因此叫易行道。
  「有佛力而不倚仗」,有佛力可以仰仗,卻不仰仗。「猶窮賤餓人。見富貴者而不倚仗。哀哉」,就如同貧苦而身分卑微的人,看現有錢財又有地位的人,可以依靠,而不依靠,真可憐啊。
  因此我們學佛修行的人,若想跳出三界六道的生死輪迴,非修學仰仗佛力,念佛伏惑,帶業往生的淨土法門不可。以上「喆老後身多憂苦」釋竟。
  

 
子女懺悔 解冤釋結 ......池慧玲   Top

  
  一位長輩一○五年入住本家時,有鼻胃管,常因莫名發燒而進出醫院多次。可能漸漸習慣本家照顧的模式,慢慢地身體功能好了起來,人也有精神多了。
  
  後來進而移除鼻胃管,能由口進食,更可以自己吃飯,一○六年後參加本家的STS自力支援活動後,可以自己上廁所,走路十幾公尺,整個人像重生一樣。
  
  這位長輩重感情、熱愛唱歌、為人海派,是個很會找快樂過日子的老人家。曾自述:年輕時,生活較困苦,白天在飼料工廠上班,晚上到車站當捆工,卻不曾喊苦,著實十分勤勞。
  
  在本家與他相處這幾年,偶而會聽到抱怨兒子的言語出現,本來不在意,想說被安置在養護之家的老人家,除非是自願來的,否則難免會有怨懟的心情。
  
  誰知在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突然接獲對面派出所來電話,表示長輩在他們所內,請我們帶回。才知長輩心理長期有一心結,一直未被打開。
  
  原來這位長輩一直有配偶外遇幻想症,在家時長期對妻子不友善,加上情緒、精神狀況不穩定,兒子在不得已情形下,才將長輩送到養護中心照顧,之後輾轉來到本家,如今也已經過了四個年頭。
  
  但這四年來,長輩並未將怨懟放下;在身體健康日益回復之下,仍充滿敵意。近日來,每次兒子來訪,不是在客廳大聲辱罵,就是有意無意地告訴長子要去法院告兩兄弟。
  
  我們處理的原則,無非是說之以理,動之以情。無奈長輩提出訴訟的意念甚為堅決。同樣的言行一直重複,甚至有一次差點闖出大門,幸好被攔阻下來。但仍未消其恨意,心結仍然存在。
  
  在五月二十八日早上七點,長輩趁大家還在忙碌之際,越過護理站往外衝。其實前一天他已經預告要再闖關出去。在長子趕到之前,我們一直想不通:為何長輩會有重複要提出訴訟、又提前告知此一不尋常之舉動?
  
  在長子抵達時,突然靈機一動,請長子跟長輩道歉。長子也是明事理的人,當下蹲了下來,像是跪著的姿態,告訴長輩:
  
  「爸!如若之前,我們對您動作有比較粗魯,或是讓您感到不愉快、不禮貌的行為,請您原諒,失禮啦!」
  
  事件過後,看得出長輩的臉部表情有比較柔和,雖然仍嘴硬說:「免啦!免啦!」但已經接受長子帶來的食物,與之閒話家常。從那次之後,這位長輩就再未說要提出任何訴訟了。
  
  子女與父母的因緣,是報恩?抱怨?討債?還債?不得而知。但是因果錯綜複雜,無量劫來,每個人必然與其他眾生,結下各種善惡好壞的關係。若有對不住對方之處,還得當面懺悔,才能解冤釋結,否則沒完沒了。是吧?
  

 
兩個自立支援案例 ......謝智仱   Top

  (一)案例一
  洪伯伯今年四月因為車禍造成肺部、左邊骨盆骨折,無法開刀。在醫院穩定之後即轉入本家,無法坐輪椅,只能躺在床上。剛開始醫院有提供衛教單,因此本家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指導洪伯伯在床上做運動,包括肺部吸球運動(呼吸訓練)、床上運動等。當時右腳沒有甚麼力氣,需旁人協助才能抬高。
  
  六月份可以下床,坐在輪椅上,因此本家治療師群繼續指導,訓練站、以及下肢肌力。七月份開始練習平衡、以及扶著平行桿訓練走路。
  
  目前可以拿著助行器,行走本家一半的長廊而不休息。洪伯伯很希望可以回家,因此很積極地練習。因為這是骨折個案,把握復健黃金期,未來短期目標,能夠將助行器換成四腳拐,然後行走的距離變長;長期目標則是平衡變好,不需拐杖行走。相信洪伯伯的努力,一定可以達成目標。
  
  
  (二)案例二
  每週二下午,職能治療師江嘉惠在本家舉辦團體活動,而這次活動主題是書法與著色畫。
  照服員推來一位盧阿嬤,阿嬤不太喜歡,在門口不肯進來活動室。雖然工作人員有解釋,這個課程的內容,阿嬤一直說她不會拿筆,沒念過書。後來約一小時後,阿嬤願意進來了,在旁邊觀看。
  治療師鼓勵阿嬤,問說「你喜歡甚麼顏色?」「把喜歡的顏色塗在紙上就好了啊」「不會拿筆沒關係,我們拿蠟筆,橫著拿」。
  阿嬤開始塗顏色,慢慢地,一層綠色、一層橘色。
  我在旁邊說:「阿嬤妳好會配顏色喔!」阿嬤說她以前做衣服的。後來,幾乎整張畫紙上的圖案都塗完了!
  這時阿嬤的兒子來探訪,兒子說:「她怎麼不會畫!她以前是畫版的!」(畫衣服的版型)塗完顏色後,阿嬤居然把紙張翻過來,開始畫衣服!雖然,她慢慢地畫,好像在思考怎麼畫領子、袖子、扣子;最後,她完成了一半的衣服。時間到了要結束時,我問阿嬤:「下次再來畫好不好?」她微笑地說:「好!」
  相信,每位長輩心中都一個小宇宙,或許被時間、年紀、疾病、失能而遺忘了。只要我們用心關懷,挖掘長輩的「能」,就能讓長輩活的快樂、活的尊嚴!
  
  
  
  (三)小結
  「自立」狹義是指自己能夠獨立做一件事,廣義是指肯定自己,認為自己還有用,也就是有尊嚴;「支援」是用一些外在的輔具,如助行器、拐杖,或是用鼓勵的方式,給予個案信心、支持等,因此「自立支援」就是尊重每一個人,他/她自己選擇過怎樣的生活,然後身邊的照顧者給予不論是硬體或軟體的支持。本家自日本參訪,希望能夠建立每位長輩的自立支援模式,讓長輩住在本家都能活出自己、快樂終老!
  

 
「深化」自立支援的挑戰  ......彭崇志   Top

  
  「自立支援」概念來自日本,這個詞是從日文直接翻譯過來,個人的理解,可分做兩段來說明,「自立」是對長輩、「支援」是對工作者與家屬,也就是說,長輩要建立自立生活,而工作者家屬則要支援協助長輩建立自立生活,所以自立支援包含了長輩、工作者、家屬三方面的努力。
  
  為何來自日本的自立支援概念受到這麼多的重視,一定要融入學習這個概念嗎?其實這個概念並不是日本專有的,我們常說的「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老當益壯」等等就是自立生活的同類概念,在台灣四十年代,曾有一位美國的人類學家,來到台灣彰化某個農村,長駐做田野調查,他曾紀錄一件事情,有位農村阿嬤自述再過幾天就要往生,結果過了該天數,阿嬤真的如期往生,讓該位美國人類學家嘖嘖稱奇,個人在大學時代曾讀過那一本田野報告,故此略知。我們學佛的,知道這就是預知時至,雖然人類學家並沒有紀錄到阿嬤是否有宗教背景。另外我們可以推測到,這位阿嬤應該出生於19世紀末,也可推測阿嬤往生前並沒有很長的臥床時間,而這不就符合現在不管是日本自立支援或是北歐芬蘭推廣老人運動以減少往生前的臥床時間的理念嗎!的確,我們在機構中看到非常多台灣早期的農村婦女,年輕時堅毅耐苦,老來康健硬朗的案例,所以,說這些長輩本身早就已經在實踐自立支援也不為過的。只是,「文明」且「進步」的生活,反而讓新的世代喪失了自立的生活習慣,而且也帶來了許多文明病。
  
  108年春天,個人在台中市政府集會廳聆聽日本長照專家的演講,專家提到自立支援有兩種,「身體的自立支援」與「個別化的自立支援」,身體的自立支援就是本家已推廣二年半的「竹內理論」,希望透過飲食、喝水、運動、排泄四個方法,來促進長輩的自立生活,累積了好幾位成功移管、脫離臥床、脫離輪椅的案例;但專家提到日本現在又流傳一種「個別化自立支援」,這又是何意呢?意思是說,一個「全人」,不會只有生理身體面向,還會有心理、人際、家庭、社會互動、乃至靈性的面向,只做身體的自立支援,難道其他面向就不管了嗎?長輩過去有何專長,是否到老來就要放棄?長輩過去一生念佛,難道老來就鬆懈了嗎?以上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自立支援,就是要站在老人家的個別差異上來促進,這便是「個別化的自立支援」。不管是身體的或個別化的自立支援,都需要持續在本家深化。
  
  108年夏天,本家前往日本參訪長照機構,在「葵照護」中,發現了自立支援的「深化」,有一位臥床失智長輩,過去是務農,葵照護為長輩建立了農場,讓長輩在農場揮灑,竟擺脫了臥床生活,整個人也變得更有活力。另一個案例,入住葵照護時,雙頰凹陷,非常沒有精神,工作人員調查之後發現,長輩以前住在鄉下時,喜歡爬樹、摘柿子來吃,正好葵照護的院子裡就有一棵柿子樹,工作人員帶著長輩爬樹、吃柿子,重溫過去的回憶,也恢復食欲,一段時間照顧下來,已判若兩人。我們在葵照護參訪中,發現多數長輩都在活動狀態中,自己煮飯、自己端盤子、自己洗碗、自己洗衣服、曬衣服、自己做木工、做手工藝、擔任小雜貨店店員等等,這一派景象,在台灣很難想像,自立支援竟可以深化到這種程度,在葵照護,工作人員不會限制長者「這個不能做」、「應該怎麼做」,基本上,長者可以做想做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葵照護並非沒有風險概念,只是他們覺得正常人的生活、交通、旅遊等等也都有若干風險,但不會因此就不做了,為何老來就要擔心東擔心西,什麼都不能做,而造成更快速的退化呢!北歐的芬蘭為了要達成往生前只臥床兩周的「目標」,不是也努力推廣高齡者的運動處方嗎!而這些都是未來我們要嘗試努力的方向。
  
  深化自立支援,仍要面對重重的挑戰,包括文化的差異、老人本身的意願、工作人員的習慣、主事者的創意、家屬的想法等等,期望本家能持續努力,營造出本土化的自立支援氛圍,讓所有長輩都能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活得精采、活得有價值。
  
  

 
日本長照之旅雜談  ......楊瑪瓈   Top

  (一)
  彭主任在今年六月七日,分享本家臉書的照片旁寫著:「本家同仁於六月初遠赴日本,參訪潤生園與葵照護等長照單位,與小田原福祉會理事長時田佳代子女士、葵照護作者加藤忠相先生、葵照護照服員小萌女士等合影。參訪過程中受益良多,期望能學習並轉化其照顧精神與技術。」
  
  
  日本長照之旅,這次帶團的導遊,在車上一邊導覽,一邊說明,告訴我們:許多日本人由於受佛教的影響,平常生活都靜靜地,好似禪修一般,如茶道、花道。
  他們從小接受嚴格的教育,培養強健的體格,講求禮讓,因此看起來人人彬彬有禮。
  有一件事,值得特別提,由於日本常受到各種天然災害,有一次在受災區,大家排隊前往商店買日常用品,無論有錢沒錢,每人限定只能買幾種。而確實大家都能守法,完全沒有蜂擁搶購的現象。
  
  沿途交通,雖然馬路狹小,彼此禮讓的司機卻很多,很少橫衝直撞。日本的馬路很乾淨,這是一般觀光客的普遍印象,平日也沒看見有人特別打掃,為什麼如次乾淨呢?導遊說,日本民眾認為亂丟垃圾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因此大家都把垃圾帶回家。可見這方面的教育是很成功。
  
  是以沿途所見,大多環境優雅。若有庭園,都予美化。日本的園藝別具風格,另有一番禪味。所種的樹種,多為松、柏、銀杏,都是經濟價值很高的樹,看來都有經過規劃。
  
  這位導遊談到目前台灣對於日本福島事件,引發對輻射食品的恐慌,他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就他幾十年的觀察,對日本人做事的態度,以為他們講究品牌,誠信為先,他們的食品安全管制,不會隨便亂來。要出口的食品一定會把關,因為他們知道一旦砸了品牌,要再建立,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這個觀點倒是有獨到的見解,完全是建立在信賴的基礎上,就跟我們這次去參觀葵照護,創辦者要強調的觀念完全一致。
  
  還有日本因為資源少,所以他們的產品,也注重環保節能。車輛就是典型的例子,美國的耗油大車,即使零關稅,也是賣不進來。表現在飲食上也是相當精簡,幾碟菜,都是少少的。有同行團員,就吃不慣,加上生冷,更受不了。各地飲食文化,確實差異很大。幸好導遊安排其中一天晚餐,在中國料理店大快朵頤,充份感受家鄉菜的滋味,有人感動地差點掉下淚來。
  
  (二)
  去參觀的老人機構,潤生園,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以整潔為基本開始。機構老年生活的概念,就是在家生活的延伸,一切以在家生活為主。因此講究在地老化,讓長者生活在熟悉的環境。
  
  潤生園是類似社團法人的組織,由一個大機構開始發展我們熟悉的:1送餐服務,2高齡就醫,3購物接送,4高齡住宅,5居家照護,6日間照護。近年加上新的:7小規模多機能照護,8夜間行訪問,9定期巡迴照顧,10訪問護理。
  
  由小原田這個偏僻的地區,擴大鄉鎮服務範圍。除力求保持本有照顧方法,機構更力求突破,決心超越現況,尋求更接近真實需求的服務。
  
  根據觀察,有三點值得學習。
  1發展自立支援,第一階段使用六大復健器材,由復健師指導運動,然而由於人力、財力、服務人數有限,發展到後來階段,改為提倡大家一起來運動,鼓勵住民主動或被動參加。
  
  2推廣長者的「介護食」,將食物打碎,加特殊原料,使用模具,讓食物美觀。是對目前管灌的反省,推廣由口進食的重要性。
  
  3福祉會的會長時田純先生寫了一本關於臨終關懷的書,「生老病死と介護を語る」,還沒翻譯成中文,主題是談論老人的死亡和關懷,以及對他人的奉獻,可以創造出自我豐富的性格。這似乎有點以慈悲心,行菩薩道的精神。這一點,就日本長期照護目前只照顧長者「生前」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可以說提出新理念,新方向。
  
  
  在網路商城的書本簡介中有幾句話:「人類的“生與死(四苦)”指的是活著的苦難,衰老的痛苦,疾病的痛苦和死亡的痛苦,而“關懷”則是對他人的困難的憐憫行為。對他人的奉獻,“關心”,是一項出色的神聖工作,與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助於這個人的聯繫,同時也豐富了一個人的性格。」能關懷眾生的苦難,自然能成就完美的人格。這跟本家臨終關懷的理念,如出一轍。
  
  (三)
  另一家葵照護,是私人獨資,更是徹底實行以家為概念的生活照顧。
  在環境內,放入各種生活元素,有傳統的大鳥居,籃球架,雜貨店,書法教室,個人信箱。還有對外營業咖啡屋,及餐廳。這餐廳順便供應長者的三餐。
  
  有失智長者進住,可以將家中的老狗帶來,而她平常由工作同仁陪溜狗,成為穩定情緒的生活方式之一。還有老人在工作同仁陪伴下,自己動手去夾要曬的衣物,去摺已經洗淨的衣服,做著手工藝,種種菜。當天剛好看到那位失智的百歲人瑞,在服務人員陪同下,送回用完的餐具回餐廳,順便散步。
  
  
  特別的是,工作人員在生活上與職場融為一體,在葵照護機構,結婚,生子,餵養嬰兒,讓孩童成長。一個人一生中生活的縮影就在這裏實行完成。
  
  所以老人無形中,靠生活維持功能,機構不需要特別去注重紀錄,或護理工作。而是老人與工作人員之間,互相信賴,靠誠信支撐,讓高齡者有成就感。將自立支援,實行於無形中。
  
  葵照護這本書裡也提到日本的長照保險法:「保險給付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或延緩失能狀態的惡化。」所以明定必須根據當事人的體能狀態,協助當事人維持智力的日常生活,也就是所謂的自立支援。就是原先老人家會做的事情,讓他繼續維持有這些能力。譬如說,自己倒茶,或自己打掃房間等等,而不是一味地替他們做工作,服侍他們。
  
  當工作人員有能獨力思考,耐心看護指導協助。可以說,都在共同修身養性,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能保持愉悅心情,度過快樂溫暖的人生。因此「建立人際關係與信賴關係」是他們經營的終極目標,值得我們此行特別留意學習。
  
  
  

 
日本長照機構參訪心得  ......常昫   Top

  
  非常感謝本家讓我有機會參加日本參訪團,學習日本長照經驗。這次參訪有兩家長照機構,鄰近東京都,位於神奈川縣。這兩家皆是標竿機構,台灣已有多家長照工作者去參訪、甚至合作,因此這趟參訪是非常值回票價的。
  
  背景介紹
  在介紹這兩家長照機構前,首先要對日本長照有基本的認識。日本在西元2000年開始實施長照保險,40歲以上國民必須繳納長照保險費用。當國民有長照需求時,政府會依照失能等級來決定此國民的長照補助金額,然後安排適當的長照服務。而提供長照服務的機構,再向政府申請服務費用。
  
  常見的長照服務模式,傳統上為機構照護,居家照護。機構照護模式為長輩住進機構,而機構提供24小時的服務;居家照護為長輩住在家裡,專業人員來家中提供鐘點服務。近年來,日本發展「小規模多機能照護」,較貼切民眾的需求。「小規模」的意思是,約容納10至20人的場所,而有許多個這樣的場所,分布在某個行政區的範圍內。「多機能」的意思是,有多種服務模式提供給長輩。白天,這個場所提供給住在附近的長輩,包括身體照顧、活動安排、與餐食等。長輩下午就返家,類似「日照」、「日托」。如果長輩無法出門,機構就安排電訪、家訪,詢問長輩和家屬需求,是否需要送餐?洗澡?還是要協助送醫?安排護士訪視、或居服員到家中提供服務。而如果臨時家中的照顧者有事,例如要出差幾天、或是自己生病無法照顧長輩時,也可以讓長輩直接在機構內臨時住宿,讓照顧者安心。這樣的照顧模式,是介於機構照護與居家照護,讓家庭照顧者有喘息的空間,又讓長輩不會因為不熟悉而害怕去機構。本次參訪的機構,即為小規模多機能照護的機構。
  
  Day1潤生園(神奈川縣小田原市)
  早上參訪潤生園,是一間大型綜合中心(潤生園れんげの里),提供日間照顧、喘息服務、居家服務、居家護理,以及照顧管理諮詢等業務。門口外面停了約10幾台的房車,提供外出訪視或交通接送用。由於日本冬天會下雪,因此相較於台灣,較少使用機車。整天參訪行程由潤生園理事長時田佳代子為我們介紹,理事長是一位中年女性,穿著西裝、長褲,令人感覺非常地專業。
  
  早上理事長為我們簡報,每人一本潤生園的簡介,由她一句日文、導遊一句翻譯。潤生園是一家非營利組織機構,已經營40年。旗下有傳統的養護機構,亦有失智症團體家屋、老人住宅、日間照顧、短期住宿、居家護理與服務等。近年發展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其機構就有9家,分布皆在小田原區,約1至2公里半徑的範圍。另外,也有送餐服務,其會長時田純研發「介護食」,提供口牙不佳的長輩色、香、味俱全的軟質食物,相當用心且具有特色。理事長說,他們服務的理念是「尊重每一個人」,讓服務的長輩能夠過著有尊嚴、有生活品質的生活。
  
  下午參訪旗下最新建的機構(みんなの家-南足柄),包括特別老人養護與小規模多機能型。機構是一層樓的建築,外觀像咖啡館。內部是以白色牆壁、木頭地板為基本色調,窗戶很多,下午的陽光灑進來,感覺很舒服。一進門是招待區,有沙發、桌椅,提供諮詢、洽談的地方。還有一台自動飲料機,可以選擇茶、果汁等,有熱也有冰,感覺真的在咖啡館裡。
  
  特別老人養護共有29床,但是分為三個區,一區9~10人。入住的對象是日常生活需要照顧的老人,與台灣養護中心的老人類似。每一區裡,包括10間的單人房、餐廳、小廚房、與公共浴室。相較於台灣,需養護的長輩大概都是雙人、三人、六人房,單人房的照護是非常挑戰照護人員的,因此必須仰賴一些科技設備,如監視器、無線對講機等。雖然較耗成本,但是能夠提供長輩最大的生活自主,也就是尊嚴。餐廳窗明几淨、小廚房雜而不亂。餐食是從合作廠商當天送來,小廚房是用來加熱、備菜(照片六)。
  
  浴室非常大,由於日本泡澡文化,一定會有浴缸,因此備有轉位椅、移位板、移位機等,讓長輩能夠方便且安全地移位。浴室地板全部防滑,牆壁上有很多扶手用來協助站立,皆是提供長輩安全,又能自主的環境。浴室出來即為擦乾區,由於大部分長輩無法站立太久,因此是坐在椅子上穿衣。日本人很細心,坐在臀部上的毛巾特別標示一個「下」字,表示這是擦乾臀部用,不能來擦身體。同樣擦身體的也不能來擦乾臀部。擦乾區旁即為洗衣機與烘衣機,方便工作人員,空間利用絲毫不浪費。
  
  接下來參觀小規模多機能區,下午的活動是唱歌,大約10幾位老人,每人一本歌本。大家環繞著鋼琴,有一位演奏者現場伴奏,歌聲悠揚,氣氛融洽。裡面有提供臨時住宿的房間9間,格局與先前特別養護區類似。剛好有一間沒有人住,因此可以參觀房間的設備。床的高度很低,方便長輩下床。廁所為免治馬桶,兩旁皆有扶手。理事長特別介紹,坐在馬桶上,還有一個活動扶手從牆壁拉到前面,讓姿勢控制不好的長輩可以支撐。
  
  最後,理事長和此間機構的主任讓大家提問,她們都很盡心的回覆。臨終照護模式都是尊重長輩的意願,也跟家屬先前就溝通好,若選擇不送醫,可在機構中自然終老。
  
  Day2葵照護AOICAREHOME(神奈川縣藤澤市)
  第二天參訪葵照護,是一間株式會社公司,屬於社區型的照護機構。門口綠意盎然,繡球花盛開,外觀看起來和其他民房一樣。負責人加藤忠相,是一位40幾歲的大哥,身著T恤、牛仔褲、運動鞋,非常親和。葵照護有四間機構,第一間是失智症團體家屋,其他三間為小規模多機能照護,除一間是一層樓,其他都是兩層樓的建築。
  
  失智家屋住了7位失智長輩,負責人說這邊沒有課表,依據每位長輩的生活史、喜好、能力等,來規畫他們的日常生活安排。其中有一位失智長輩以前有養狗,因此這隻狗也跟著長輩一起住在家屋。因為保護長者,我們只能擠在玄關,聽負責人介紹。玄關的擺設就像一般家庭,輪椅、助行車、鞋子、外套...等等都「亂中有序」。當時是下午近兩點,餐桌上還有兩位長輩在用餐,其中一位自己吃,很慢,我估算大概2分鐘一口飯。負責人說,這邊早餐很自由,幾點吃都無所謂,中餐和晚餐還是有一定範圍的時間。
  
  到下一間小規模多機能機構,約50公尺的距離,是一條綠色走道,綠木扶疏,花朵盛開。外頭有輪椅、助行車,還有小朋友的腳踏車、小型籃框。門口有樓梯,牆壁除了扶手,還有一些佈告欄。佈告欄上掛滿了項鍊、小錢包等等,還有標示價錢。負責人說這是長輩自己製作的,因此我立馬買了一條項鍊和一個小錢包當作紀念。裡面天花板掛滿了五彩的吊飾,牆壁上有6月份的大型月曆、繡球花的海報,看起來是自己做的。同樣我們也是擠在玄關聽負責人介紹,玄關擺放了更多的雜物,有腳踏車、嬰兒床、冬天的抱枕...等等。
  
  裡面的長輩有五位,每個人都在做不同的事。有一位阿嬤眼睛半睜,在走道上重複、緩慢地行走;有一位阿嬤慢慢地壓著曬衣夾在曬襪子,旁邊有一位較年輕的小姐陪著她;有一位阿嬤坐在椅子上縫布,另一位小姐協助她整理線與布;有一位阿公在折一堆紙袋,也有一位小姐在協助。還有一位只是坐著,好像在聽音樂,但有時工作人員會去跟她說說話。後來那位阿公要出門了,一位工作人員開車到門口、協助他下樓梯、拿助行器讓他從門口走至車上。整段過程工作人員都沒有扶著長輩,只有拿助行器、清空走道(因為我們許多人脫鞋在裡面,外面很多雙鞋子)。後來聽導遊說,他想去買東西,因此工作人員是陪伴他去買東西。
  
  
  約隔30公尺的對面,也是一間小規模多機能機構。一樓是長輩活動的空間,二樓是書法教室,提供社區民眾來此學習書法。門口玄關除了鞋櫃,有一區柑仔店,櫃子上有一些糖果、小零食,都有標價。旁邊也有賣二手衣。這是一個半開放的區域,住在附近的小朋友放學了,會來這裡買零食。選好後搖一搖鈴,「鈴鈴鈴...」裡邊兒一位老爺爺就走出來算錢。可能有點失智,算了大概兩分鐘,似乎還沒算對,就請旁邊工作人員協助,好不容易算好了,小朋友們歡喜地捧著糖果回去了。相較於台灣,機構一定是大門深鎖,避免長輩遊走出門就走失了。這邊反而不太在意,社區小朋友可以自由進出,老爺爺也跟人們有互動,促進社會參與(附註:參看下文場景一)。
  
  最後一家也是小規模多機能機構,一樓除了老人活動空間,旁邊分隔一區是輕食餐廳。負責人還問我們要不要喝咖啡,因為二樓亦有出租給咖啡吧。樓上有兩位年輕的小姐喝咖啡聊天,後來得知是其他公司的居家服務員,工作結束後也來這邊休憩。
  
  這三家小規模多機能機構,中間是一個廣場,沒有圍牆,隔壁就是私有民宅。當大夥兒最後在廣場照相時,一位年輕的孕婦經過,原來是萌子!萌子的故事在負責人撰寫的書《葵照護》中有敘述,簡單說明如下:萌子的母親是葵照護機構中的工作人員,萌子受母親影響,長大後決定和母親一樣投入照護工作。由於和長輩相處融洽,萌子的婚禮就是由這些長輩的祝福下舉辦的,甚至後來萌子的孩子出生,長輩們無不歡喜照顧。現在老大已經快三歲了,萌子也懷了第二胎,這邊就像一個大家庭,彼此互相照應、陪伴。其實好像不是照顧長輩,而是陪伴長輩,互相成長,直到生命的盡頭。
  
  最後約下午四點多,失智家屋的奶奶終於吃完飯了,奶奶推著助行車,上面放空的飯鍋,而工作人員遛著奶奶的狗,從家屋走至餐廳歸還飯鍋,順道散步一圈,再走回來。路程大概來回有200公尺以上。邊走邊跟萌子的女兒講話,「路邊的草莓結果了呢」,這樣的運動量我想是很適合奶奶的(附註:參看下文場景二)。
  
  比較
  這兩家長照機構,乍看之下非常的不同,但是對待長輩的態度,卻是相同的。兩家異同處,整理如下:
   潤生園 葵照護
  異 非營利組織 營利組織
   理事長穿著正式、工作人員有工作服 負責人穿著輕便、工作人員無制服
   環境乾淨、整齊 環境像家(有點亂,導遊說從沒看過日本家庭這麼亂的)
   長輩的活動有課表安排 長輩的活動無課表、依每人設計
   較無看到與社區的互動,但旗下有其他社區活動中心、貧困救助機構等 與社區有互動、異業結盟,將空間提供社區民眾使用、或租給餐廳、咖啡館
  同  訪視車輛很多,潤生園至少10幾台、葵照護8台
   消防、消毒設備皆有
   小規模多機能的照護比,白天3:1。
   自立支援,建立友善安全的環境,讓長輩依照自己的能力,安全、自主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 支持臨終安寧,事先與長輩、家屬溝通,建立可接受的照護模式
  
  結語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這是劉禹錫寫給好友白居易的答詩,鼓勵老朋友不要對於衰老感到悲傷、無奈,而是要有樂觀的精神,積極面對老年生活。日本講「自立支援」、台灣講「復能」,都是希望「生為人,就有人的價值」。佛教精神更廣,不論有情眾生皆視為平等,慈悲為懷。「慈」就是與人快樂、「悲」就是拔眾生的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跟這次參訪的機構對於照護長輩的態度都一樣,都是菩提心的展現。再次非常感謝本家,讓我有機會參訪,增廣見聞。同樣也將這份心,帶回到自己的工作岡位上,與長輩共同學習、共求佛道。
  
  
  

 
葵照護的兩個場景  ......編輯部   Top

  
  (之一)
  (在柑仔店裡)
  哥哥對弟弟:有錢吧?錢…
  弟弟:等一下!幾十円?
  哥哥:不就是30円嗎?30円啦。
  弟弟:這個40円。
  哥哥:今天有帶100円。
  哥哥對老爺爺:找零的時候,會幫你的…
  老爺爺:感恩…要找多少錢?
  哥哥:要找…!總共是…
  哥哥:等等…40…60円。
  老爺爺:60円?
  哥哥:嗯!
  老爺爺:找你…20円
  哥哥:等等…加上這個的話…
  哥哥對弟弟:你(要)的嗎?
  弟弟:嗯!
  哥哥:那買吧!60?70?70円。
  老爺爺:70…
  哥哥:嗯!
  (照服員出來幫忙)
  老爺爺問照服員:這裡有多少錢?
  照服員:70円。
  哥哥:啊!我算錯了!這個40加上…總共80円。
  照服員對哥哥:80円的話,這些零錢不夠哦,對吧?
  哥哥:嗯…
  照服員對老爺爺:老爺爺拿好。
  照服員:30円加上…這個10円,1、2、3、4、5,總共80円
  照服員對哥哥:這個還給你。100円減去80円,是多少錢?
  哥哥:20円。
  照服員:答對了!那應該找多少?
  (哥哥頭一歪,作思考狀)
  照服員:呵呵呵…
  弟弟對照服員:妳好厲害耶!
  照服員:欸!只是動動腦啊。
  照服員對老爺爺:老爹,這個錢給你…
  老爹:確認一下。
  照服員:對!不要弄錯了哦。
  哥哥:拿好。
  (哥哥將零食裝袋子)
  弟弟:只有我用手拿?
  弟弟對老爺爺:掰掰!
  (弟弟把糖果一顆顆裝入褲子口袋裡)
  哥哥:由佳,快點走!
  弟弟:等一下。
  哥哥:用手拿…
  
  
  
  
  之二
  (老奶奶牽狗出來散步)
  照服員甲對老奶奶:來!小吉子(狗)給我!這個推車給妳!
  照服員甲對著跑來的小音:哈囉!小音。小心!為什麼今天來遲了呢?好可愛的粉紅色,不是嗎?
  小音:要送過去嗎?
  老奶奶:嗯!
  (小音接過老奶奶的小推車)
  照服員甲:最厲害的要去囉!
  婆婆:想玩啊!
  照服員甲:那…好!好!小吉子也要一起去哦!
  婆婆:危險吧!
  照服員甲:沒關係!
  照服員乙迎面而來:哈哈哈哈!要和大人一起走!妳還不行!不對不對!一起走,要退回去。
  (小音不肯)
  照服員甲:小音!小音!和婆婆一起走好不好?一起走才可以唷!如果不能一起走的話…
  照服員乙:OK!一起走好嗎?
  照服員甲:可以一起去吧!
  照服員乙:不要嗎?
  照服員甲:那再見囉!小吉子,走囉!
  照服員乙:慢走!
  照服員甲:好的,我走了…
  (小音抓起一顆花園長出的草莓)
  照服員甲:哇!草莓,好好吃的樣子!
  照服員乙:儘管吃!
  照服員甲:這孩子把這當點心。
  老奶奶:這樣啊!
  照服員乙:妳看看!妳看看!
  老奶奶:是嗎!是嗎!
  照服員乙:所以說儘管吃啊!看起來很好吃啊!
  (小音把草莓一口吃掉了)
  照服員乙:吃太快了吧!要先問婆婆要不要吃啊!好吃嗎?小音!甜嗎?
  照服員甲:不是很有趣嗎?
  (小吉子在路邊灑尿)
  照服員甲:欸!什麼?實在很抱歉!
  (老奶奶緩緩地繼續望前走)
  照服員甲趕緊跟上:請等我一下!
  
  

 
參觀動畫展雜感  ......淨喜   Top

  相信大家都進過電影院欣賞過電影,然而知道電影製作及放映過程的卻不多。幾年前末學曾參觀過美國皮克森公司動畫展,詳細地展出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個圓形的展示台上,陳列了二十幾個牛仔,拿著鞭,騎馬的模型。起初乍看之下,每個模型都大同小異,然而當您按下電源,二十幾個模型開始繞圓圈轉動。到達一定的轉速時,突然變成一個活生生的牛仔,正揮著鞭,騎著馬。
  
  這是讓我實際體驗到,平常看起來非常逼真的電影,是由一片片的影像膠卷相接起來,透過放映機,膠卷以每秒放出六十張的速度,讓我們的視覺誤以為是真實的情境!
  
  在《仁王護國經》裏,釋迦佛明確開示:我們眾生的念頭生滅速度非常快,快到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如果以一秒可彈四下換算,我們的念頭生滅,在一秒鐘能放出二十一萬六千四百多個念頭,致使我們對心識所變現的身體和世界誤以為真,而深深貪著不放。這就好像在夢境中,而不知是夢一樣,並且不斷地起惑造業,在六道裡生死輪迴不停,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過去淨土宗第九祖,蕅益大師,曾說過一則公案:有一修行人做夢被老虎追,於恐懼奔跑中驚醒過來,坐在床邊,覺得很慶幸是自己在做夢,否則剛才就被老虎吃掉了。念頭一轉,他又作一反觀說,既然是夢境,虛幻不實,那我何不做個人情,捨身餵虎呢?永嘉大師證道歌有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因為眾生的無明妄執,以四大五蘊的假我為實我,造作生死之業,妄受苦報,好像夢中一樣。若能覺悟萬法唯心,覺悟之後,哪裡有六道和三千大千世界呢?一念心轉,則能出離生死,轉迷為悟。
  
  釋迦佛在金剛經上開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法怎麼會是真實的呢?然而世上又有幾人能改變一向執著的心理?釋迦佛早已知道要在此界修行,轉變心理非常不容易,所以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只要能信願念佛,到臨終時保持正念分明,即能蒙阿彌陀佛接引到了極樂國,很快就能成佛。將來分身無數,徧十方世界,大作夢中佛事,廣度無邊眾生。
  

 
一心離欲出家----悼念我的屘姑釋普信師父  ......林玉鳳   Top

  
  釋普信師父,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出生於台中市北屯區大竹圍(今環中路洲際棒球場)附近一戶林姓農家,家中十二名孩子中排行老么,上有四名哥哥及七名姊姊。
  聽長輩們講述,我的祖父母,因家中務農,男丁可以幫忙農事,就會親自撫養。而生到第十二個孩子,又是女兒,所以在她兩三歲左右,過繼給鄰家,同樣務農而尚無女兒的楊姓夫婦當童養媳。雖然我的屘姑姓楊,但就住在離大竹圍林家不遠處,所以和林家父母、兄姊也都有往來,大家感情不錯。
  她楊家有位伯父,設立一間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堂,每次當她心情不好或是遇到困難的事,只要來參拜祈求觀世音菩薩,都能讓她感應到菩薩的幫忙。到了適婚年齡,姑姑不想結婚,想當一位救苦救難的活菩薩,要普渡眾生,行菩薩道,便選擇皈依三寶,出家修行。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姑姑就是一位出家師父。聽姑姑自述,她是十六歲時,在台中市建成路的靈山寺剃髮出家。因自覺佛學基礎不足,便於二十一歲到台南學習佛法五年,再回到台中,輾轉進入幾家寺廟掛單。大約在三十歲左右,到東海大學對面的普濟寺精修。
  我對姑姑的記憶,在民國七十年代,她想要將畢生所學,傳承給有緣眾生,於是便在健行國小附近,創立一間道場,廣昭信眾,宣揚佛法。但因一個人獨力擔起所有事務,積勞成疾,於民國七十七年腦中風,造成半身不遂,只好將精舍結束,再回去普濟寺靜養。
  民國七十八年,有一位慈濟人,甘師姐,是她的俗家弟子,引薦我姑姑加入慈濟功德會,每月捐款給需要幫助的人。
  民國九十五年前後,姑姑因了解病患臥病在床之苦,聽聞慈濟醫院有倡導捐款買電動病床,嘉惠病友活動,立即響應,並捐出一百萬元買三床,因此獲頒慈濟榮譽董事。
  然而民國九十八年,因一場車禍,姑姑傷及腰椎,致身體無法行動。普濟寺的廂房在樓上,尚未裝設電梯,無法上樓休息,便與姑姑商量是否住安養院。姑姑當時無法接受去安養院,經由另一位俗家弟子黃小姐,擔任姑姑的法定代理人,住在台中市大里區新菩提醫院附近,幫忙安排日常起居,及處理身後之事。
  民國一○三年,在黃小姐的幫忙下,姑姑住進菩提仁愛之家。
  我姑姑沒有結婚就出家,我小時候她把我當女兒看待,我媽媽也交代我有空就多去探望她老人家,所以她生病這三十多年來,我總會在年節抽空去探望她,長輩們相繼過世後,我就把她當是我的媽媽,常常去探望看她、陪她聊天,共享天倫之樂。
  我的姑姑一生長隨佛學,謹守佛家戒律,咸少回家過夜,曾跟我說,她不能回俗家過三夜以上,所以總是來去匆匆,但對我們這些晚輩總是疼愛有加。看到我們這些晚輩,總不忘提醒大家,要心存善念,每天早、晚多念佛號「阿彌陀佛」。她的堅定信念,到臨終前,見到我們晚輩來探望,仍神智清楚能以「阿彌陀佛」回應。(仁愛之家的彭主任說,當天救護車由醫院送抵本家,抽換枕頭時,感覺法師的頭部是熱的,算是往生西方的瑞相。)
  她老人家最後的遺願,就是往生後要回普濟寺進塔。當她於一○八年三月十日往生(享壽八十六歲)西方極樂世界,黃小姐即與普濟寺聯絡,獲得寺方首肯,現已如願安厝在普濟寺地藏王菩薩身旁了。
  
  

 
懷念我們的安老所老所長  ......台中蓮社董事長張式銘   Top

  
  郭簡玉霞師姑,出生於民國十六年五月二十日,往生於民國一○八年六月二十六日,享世壽九十三歲。她是台中市人,在家中排行長女,自幼聰慧用功,就讀日據時代的國小教師養成所,畢業後任教於北屯國小。
  民國三十六年,經媒妁之言,和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商科畢業的郭修德先生結婚,婚後相夫教子,是賢內助,也是先生事業的好幫手。先生任教於台中女中夜間部,白天從事五金生意(汽車舊零件買賣),後來轉入食品界,研發生產醬油瓜子及中式漢堡,創辦「吉安食品行」,聞名中部地區,顧客排隊爭相購買。遺憾夫君五十四歲往生,從此師姑母兼父職,勤儉持家,生財有道。
  師姑生性熱誠,老人之老,幼人之幼,樂善好施,廣結善緣。遇有親友、鄰里婚喪喜慶,都很樂於參與協助;偶而遇有小糾紛,亦樂於排解。四十年代,民生困苦,物質匱乏,小孩上學首日,發現西曬教室沒窗簾,即連夜加工趕製。亦常製作教學模型供小朋友們參考使用;為了方便接送小孩,還特別學騎腳踏車,於公於私,犧牲奉獻,令人敬佩。
  民國八十年至八十三年,師姑受聘擔任菩提仁愛之家安老所所長,為義務職,任勞任怨,每逢除夕,都自掏腰包送壓歲錢給住民。適值菩提醫院興建新醫療大樓,師姑除率先大額(百萬)捐款,亦竭盡心力,廣為募款。民國八十四年,和林進蘭師姑合創高林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備極辛苦,努力為社會慈善工作,再奉獻一己之力。
  師姑育有三男三女,長女就讀中原大學時過世。雖受此嚴重打擊,師姑更加精進學佛念佛。長男榮中,創業建築營造,品質口碑很好。次男榮發,早年經營服飾業有成,而後再於中部科大擔任教職。三男榮洲,留日碩士,從事大專院校教育工作。次女彩連,嫁李復興先生,夫經營電子業,曾任民意代表及國營事業董事長。三女彩鈴,夫邱大雅先生,經營汽車零件貿易。師姑可謂教子有方,子女個個事業有成,家庭和順,美滿幸福。
  師姑是台中蓮社國光、十二光、香積三個念佛班的資深班員,曾任十二光班班長,每逢蓮社佛七、祭祖等活動都積極參與。安老所也不例外,經常參加菩提仁愛之家在太虛紀念館舉辦經常性的法會,且經常擔任上香職務,常年護持道場。即使往生前一、兩年,也是坐著輪椅,拖著老衰疲憊的身軀,很勉強卻很樂意出席,這是最感人的身教。
  往生前幾個月,住菩提醫院,蓮社師長皆來勸導,萬緣放下,一心求生西方。師姑嘴型及眼皮微動,表示信受。六月二十六日清晨,師姑血壓下降,蓮友聞訊趕來病危助念,在睡夢與佛號聲中捨報,經蓮友和子女兒孫助念二十多小時,肢體柔軟,容貌非常安詳,料已蒙佛接引。師姑的往生,留下許多美好的典範,給後人們無限的懷念與祝福。
  

 
平凡中的不平凡  ......法務組長郭宗旻   Top

  
  先母郭張玉英老居士,民國三十年八月七日生|於台中大甲馬陵坡的小農莊,家境清寒,生活很困苦,上小學時都光著腳,到寒冬時雙腳凍傷仍不輟於學,從小就磨練出忍苦的毅力。十七歲工作起初並不適應,後經親友介紹,來先祖父家學做早點生意和幫忙家事。
  俗云:「有緣千里來相會」為工作因緣,遂與先父共結連理。先父因受姑婆影響(郭阿花師姑服務於慈光圖書館)而學佛念佛,故亦教導先母,先母雖沒讀什麼書,不識多少字,但學讀《阿彌陀經》,接念阿彌陀佛卻很快就會,可謂「宿植德本,善根深厚」。然淨土法門乃難信之法,先母是初學者,難免疑惑,民國六十三年間柳川大火焚燒迅速,眼看快燒到我們的房子,於是全家大小跪在路旁大聲稱念觀音菩薩聖號,千鈞一髮之際,忽從水湳機場調來幾輛噴飛機失事的泡沫消防車,一噴即熄,我們家幸免於難且能繼續做生意。此次菩薩不可思議的感應,讓先母增加念佛信心不少。
  先母性情溫和寬厚,從小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結婚後孝順公婆,勤儉持家。民國六十六首購現址房子除貸款外還欠三十萬尾款,先父正憂愁時,先母拿三十萬現金給先父說,這是我幾年來每日存三十元來跟會儲蓄的,先父欣喜萬分,如釋重負,日後常告訴我們說:「以後你們娶妻要選像母親這種孝順溫柔,勤儉耐勞,具有傳統美德的婦女。」
  蒙佛菩薩加被,先母一向身體健康,上午二、三點就起床做早點,邊做豆漿邊念佛,當做早課一樣;還發願只要吃我做的早點,都能學佛念佛,所以宗旻都稱她為「菩薩媽媽」。說也奇怪,同樣地點做同樣早點,別人做不起來,換先母來做生意,就做起來了,且五十幾年來不疲不厭,偶然遇到窮困者或剛出社會工作的年輕人,她都折價或買一送一鼓勵他們。
  民國七十三年宗旻讀東海大學,參加佛學社,開始親近台中蓮社學佛,就時常邀先母聽經念佛,放生助念,除歡喜參加外,偶爾還會買點心與大家結緣。民國八十一年後,因宗旻在蓮社服務,家母就更加精進,除受三皈五戒外,每星期固定聽經念佛,偶爾幫人助念,如遇往生瑞相殊勝者,她也以羨慕的語氣說:「將來我也要清楚念佛,一下子就蒙佛接引往生極樂」。
  去年底,先母兩眼視力只剩零點三,經宗旻和弟妹的苦勸,終於上個月(一月三十日)才去手術白內障,醫師建議要休息半年,她才休息。宗旻趁機勸她乾脆退休,好好念佛,享享清福。她回說:「身體如健康,還要繼續做,很多老主顧都喜歡吃她做的早點。」但最後還是退休沒作了。
  二月十七週日上午六點半突然腹胸劇痛,先母大喊阿彌陀佛,家人見狀叫救護車,舍妹跟車念佛送中山醫院急診室,到院已無呼吸心跳,經醫師插管CPR後恢復心跳,隨即又停止心跳,醫師再做一次CPR才恢復呼吸心跳。然而眼睛一直閉著,三弟在其耳邊一直念阿彌陀佛,後來宗旻趕到叫:「媽!我是宗旻」,這時先母眼睛睜開,宗旻勸她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極樂。此時先母用力念了數聲阿彌陀佛,看起來表情很痛苦,經醫師診斷是「急性肺栓塞」,先用解溶劑通看看,但是可能會引發其他器官衰竭或血管爆裂,必須先送ICU(加護病房)觀察十二小時再說。
  當看到先母手腳被捆綁並注射少量鎮定劑後昏睡,不醒人事。喚起宗旻在蓮社和菩提仁愛之家處理病危病人的經驗。我都會勸家屬不要送ICU,因為家屬只能一天二次,每次半小時探望病人,而病人在裡面所受的痛苦和束縛的恐懼都無法知曉,更無法常陪侍在旁念佛安慰,大多數病人都拖到昏迷不醒,剩一口氣按著氧氣球送回家裡往生。
  為避免重蹈覆轍,與家人討論後,決定依照先母願望轉院至菩提醫院念佛求生極樂。經徐院長慈允,先母於中午十二時順利轉至五五三病房。此時,先母意識清楚,宗旻拿著小張西方三聖像給她看,還一一介紹,先母眼注視佛,口隨著念佛,宗旻再勸一心念佛,隨佛生西,約幾分鐘後,先母真正放下世緣,好像睡著一樣地安詳往生。徐院長讚歎先母「真厲害」,因一般人血氧指數正常的話,是會拖很久的,而先母竟然幾分鐘就斷氣往生,實屬難得。
  當時的念佛聲很莊嚴,乃至助念二十四小時都是如此。先母要淨身入殮時,全身柔軟,面相安詳,讓十分不捨的我們,也覺得安慰許多。誠如印祖開示云:「一心念佛求往生,則壽未盡,病速好,壽已盡,速往生。」這是宗旻此次護持先母往生所稟持的重要信念啊!
  事後宗旻一再回顧母親若延後一日病危送醫,末學正好隨同本家員工自強活動赴南部旅遊,那時無法陪侍母親身旁,見不到也體會不到母親生命垂危痛苦狀況,弟妹們恐下不了「放棄醫療處置」的決心,後續的助念往生必定充滿諸多變數與障礙。每憶及此,不禁由衷感恩阿彌陀佛大慈父不可思議的加持力量,先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誠可謂善根福德因緣具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