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導覽

菩提家訊第70期

董事長簡金武龍舒淨土文講記摘要(續二)

編輯部太虛大師親筆對聯墨寶文句注釋

絲平敬記故朱鐸民老居士在台二三事

張輝鑫常務董事2016日本地方特色銀髮金融考察團考察報告書(摘要)

林美慧工作一年感言

龍舒淨土文講記摘要(續二) ......董事長簡金武   Top

  修持法門二
  
  每日早晨合掌向西。頂禮念南謨阿彌陀佛,南謨觀世音菩薩,南謨大勢至菩薩,南謨一切菩薩、聲聞、諸上善人各十聲。復頂禮念大慈菩薩讚佛懺罪迴向發願。全偈一遍云。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迴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每天太陽升起,刷牙洗臉,穿著整齊之後,雙手合十胸前,內心恭敬,心志專一,面向西方頂禮,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十聲,念「南無大勢至菩薩」十聲,念「南無一切菩薩聲聞諸上善人」十聲。此聲聞是「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的法身大士,而非定性聲聞。又「諸上善人」乃是指蓮池海會上無量無邊的菩薩眾、聲聞弟子、一生補處菩薩,亦即清淨大海眾菩薩。再頂禮念大慈菩薩讚佛、懺罪、回向、發願全偈一遍。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以上讚佛功德。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以上懺悔業障。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以上萬善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以上發願。前四句,願今生,後四句,願未來。
  
  現在一一解釋之: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在一切空間及時間,所有一切諸佛當中,以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最為第一。或問:佛在〈楞伽經〉上說:「佛佛有四等」,四種平等,佛佛道同,怎麼又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先略說諸佛四種平等。
  一、字等。每一尊佛,同稱為佛,如釋迦佛、彌陀佛、迦葉佛、藥師佛,都稱為佛,名字相等。
  二、語等。每一尊佛,都一同以六十四種梵音,為一切眾生說法。
   柔軟音。每一尊佛說法的聲音,都是溫和柔軟的。
   清淨音。每一尊佛說法的聲音,都是清淨而不雜染。
   圓具音。每一尊佛說法的聲音,都是具足一切音聲。如〈維摩詰經〉佛國品所記載:「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每一尊佛說法時,只用一種語言,即一種聲音,但是大菩薩們聽到的,正是大菩薩的教法;小乘聲聞聽到的,則是小乘的教法;天人聽到的,是天人的教法;一般凡夫聽到的,是一般凡夫的教法。總之,佛在同一個時間,對著不同層次的眾生,說同樣的教理,可是眾生卻都依其不同的類別,聽到他那一個層次的語言及教理,這就是佛的圓具音。
  三、身等。每一尊佛,都具足法、報、化三身,等無差別。雖然每一尊佛,為了度眾生的緣故,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每一尊佛的化身,雖然不同,但每一尊佛,度化眾生,欲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了脫生死的目的,卻是相同的,這叫身等。
  四、法等。〈三藏法數〉記載:「經云:我及彼佛,同得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二無別,是名法等。」意即每一尊佛,都依著三十七品菩提分法,進趣無上菩提道,這即叫法等。
  既然如此,何以阿彌陀第一?
  根據元天如維則禪師〈淨土或問〉第十三條問答說明,原因有三:
  一、誓願深重故。〈佛說無量壽經〉上卷:阿彌陀佛前身,在因地中,世自在王佛座下,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時,自己說:「我建超世願」,誓願超踰諸佛。發下四十八條大願中,假若我將來成佛之後,若有十方世界的眾生,發願往生到我的國土來,或者聽到我的名號,又修行種種的善根,稱念我的名號,甚至只稱念我的名號十念,假若這一位眾生,不能往生到我的國土來,我就不成佛。這是指阿彌陀佛的第十八「十念必生」願及第十九「修諸功德」願。阿彌陀佛又發願說,若有眾生,一旦往生到我的國土來,假若再退轉於三惡道,不能必定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話,我就不成佛。這是指阿彌陀佛的第一「無三惡道」願,及第二「命終復不更惡趣」願。
  再舉無量壽經(東吳譯本)第十七條、第十八條及第二十四條,說明如下:
  第十七「六通踰諸佛」願:假使我法藏,將來成佛時,使我的天眼通,無所不見;天耳通,無所不聞;神足通,無處不到,一念即到;乃至六種神通,十倍勝於諸佛,假使能實現成就,我法藏才要成佛,若不能實現成就,就不成佛。
  第十八「智慧說經行道踰諸佛」願:假使我法藏,將來成佛時,明白一切世間道理〈俗諦〉,或瞭解一切出世間道理〈真諦〉,講經說法,修行佛道,都超勝一切諸佛十倍以上,我法藏才要成佛,若不能實現,就不成佛。
  第二十四「頂光踰諸佛」願:假使我法藏,將來成佛時,使我頭頂所發光輪莊嚴華麗,美輪美奐,超過太陽月亮光明百千億萬倍,也遠超過一切諸佛頭頂圓光,像火焰一般,光明普照,無盡數的三千大千世界,幽暗的陰間地府,全部都大放光明,所有一切天人,乃至空中飛的,地上爬的微細昆蟲等一切眾生,一遇見我的圓光普照,沒有不發起慈悲心,修一切善行的眾生,都使他們往生到我的極樂國土來。我法藏才要成佛,若不能實現成就,我法藏就不成佛。由以上略舉的三願,即可略知阿彌大願踰諸佛。
  
  二、娑婆有緣故。釋迦牟尼佛在世間講淨土三經時,參與彌陀法會的大眾,就已經有無量的眾生,發起菩提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末法時代的眾生,不論出家在家,也不論貧富貴賤,只要稍微聽聞到佛法,無不信仰阿彌陀佛,無不歸向極樂世界,何以故?釋迦佛所說的教法,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西方淨土故。
  天如維則禪師又說,即使沒有信佛的人,遇到大小災難,也會念阿彌陀佛;遇到喜慶,也會念阿彌陀佛;買獎券中獎,高興也會念阿彌陀佛;小嬰兒牙牙學語,也學大人念阿彌陀佛........這如果不是與阿彌陀佛特別有緣。是何緣故呢?將來佛法走到「末法」的時候,連這一部〈無量壽經〉也消滅不見了,世間完全沒有佛法了,就只留下「阿彌陀佛」四個字,救度眾生。天臺智者大師說,這就表示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與我們特別有緣。
  
  三、化道相關故。釋迦發遣,彌陀招喚。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中說,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釋迦佛在此娑婆世界示現災難穢土,示現無量眾苦,示現萬法無常,示現眾多魔障,以這些惡劣的環境來遣送此土眾生,令此土眾生,生起厭離娑婆之心。而阿彌陀佛則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淨土,示現安樂的世界,示現無量的壽命,示現一往生極樂世界,即得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道,示現常樂我淨的世界,來招喚此土的眾生,生起欣羨心,而求生西方。所以這二尊佛,教化眾生之道,是互相配合的。故大慈菩薩發願偈云:「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此二句讚嘆阿彌陀佛的果德,以九品蓮台,接引念佛的眾生,往生西方。北宋華嚴宗高僧長水大師,在〈大乘起信論筆削記〉中說,「因行有勝劣」—修持念佛法門之人,在因地中修行,所下的功夫,有深淺勝劣的差別。「往生有升降」—將來在極樂世界七寶池中,九品蓮台,就有高下的不同。「花開有遲速」—蓮花開敷,見佛聞法,悟入無生法忍的時間,也就有快慢的分別。「成道有先後」—將來成就無上佛道,廣度眾生的時間,也就有早晚的不同。但是有一點利益,卻是相同的,十方世界的眾生,一旦往生西方,無論品位高低,個個都是脫離六道生死輪迴,個個都得到無量壽命,個個都與佛長生同不老。所以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的威德無窮,沒有底限。此即王龍舒老居士在這一卷序文所說:「然皆脫離輪迴,長生不老。」
  明梵琦大師的〈西齋淨土詩〉亦云:「盡未來時但少顏」,謂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個個都是青春年少的容貌。印祖在回覆葉福備居士書信中也提到:「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可知此土與彼土苦樂相差,何止天壤之別。
  唐朝開元年間的慈愍和尚,所造〈般舟三昧讚〉中有偈頌,讚嘆阿彌陀佛悲心最切,悲願最重。曰:「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總迎來,不簡貧窮將富貴,不簡下智與高才,不簡多聞持淨戒,不簡破戒罪根深,但使迴心多念佛,能令瓦礫變成金。」特別指此土末法時代,五濁惡世之中,業障深重,十方諸佛都無法度的眾生,只有「誓願踰諸佛」的阿彌陀佛,才能令破銅爛鐵,破磚碎瓦,轉凡成聖,成為尊貴金色身的聖人。(阿彌陀佛第三大願「身皆金色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罪』
  我弟子○○現在一心一意將身心性命,歸向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歸」字,也可寫成「皈」,從白從反,亦即反黑為白,反染成淨之義。印祖解釋三皈依,說「皈」就是皈順、投奔。「依」就是依靠、依托。生死喻大海,三寶喻輪船,譬如有人墮在茫茫大海中,不得脫困,正在危急存亡之際,忽有一艘船開來,此人立刻投向那艘船,唯有如此才能安身立命。古德有一首詩偈讚歎三寶云:「茫茫長夜中,三寶為燈明,滔滔苦海內,三寶作舟航。」三寶是指佛、法、僧的總稱,寶是珍貴的東西,〈寶性論〉第二卷記載:「三寶有六義,故須敬也。」
  第一是希有義。三寶是極少見的,譬如世間的寶物,貧窮的人是得不到的。三寶也是如此,福分淺薄的眾生,即使經過百千萬世,也不能遇到。
  第二是離垢義。三寶是遠離煩惱垢染的,譬如世間的珍寶,清淨無垢,沒有瑕疵、污點、雜質。三寶也是如此。
  第三是勢力義。三寶具有大威勢,譬如世間的珍寶,有大威勢,能除貧去毒。三寶也是如此。
  第四是莊嚴義。三寶端莊和合整齊,如世間珍寶,能莊嚴修行人的身心。
  第五是最勝義。三寶最為殊勝,如世間摩尼〈如意〉寶珠,於世間一切物品中,最為勝妙。
  第六是不變義。三寶萬古不變,譬如世間真金,雖經火燒,捶打鍛鍊,也不能改變,三寶也是如此,不為世間八法,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所改變。
  三寶種類,有一體三寶,別相三寶、住持三寶。〈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佛即是法,法即是眾。」眾,梵語僧伽,乃和合之義。又〈增一阿含經〉二十卷:「佛云:有法則有我,有法則有比丘僧。」所以佛、法、僧三寶是一體的。從前禪宗三祖,僧燦大師,曾問二祖慧可大師:「但見和尚,即知是僧,未審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大師說:「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無二,汝知之乎?」是心是佛,約理體上說,就是眾生當下這一念。即理體三寶、無相三寶。〈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即是理體佛寶。一切眾生本具自性清淨、寂滅真理,即是理體法寶;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及本具自性清淨涅槃,和合不二,這叫理體僧寶。若只皈依住持三寶,是執事昧理;若只皈依理體三寶,是執理廢事。必須藉皈依住持三寶,來引起我們自心本具的理體三寶。方可稱為「大歸依」〈「大」有殊勝義。殊勝的皈依,是大皈依。〉
  〈大般涅槃經〉第五卷比喻群鹿三跳,說明三皈的意義:「一切眾生怖畏生死諸煩惱故,故受三歸。譬如群鹿怖畏獵師,既得免離。若得一跳,則喻一歸。如是三跳,則喻三歸。以三跳故,得受安樂。眾生亦爾。怖畏四魔惡獵師故,受三歸依。三歸依,則得安樂。受安樂者,即真解脫。」
  再者,〈大智度論〉二十二卷云:「佛如醫王,法如良藥,僧如瞻病人。」以除病的比喻,說明必須三皈依,缺一不可。為何佛如醫王?〈雜阿含經〉十五卷上說,佛成就四法故,名大醫王:「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醫王者,所應王之具、王之分。何等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云何名良醫善知病?謂良醫善知如是如是種種病,是名良醫善知病。云何良醫善知病源?謂良醫善知此病因風起、癖陰起、涎唾起、眾冷起、因現事起、時節起,是名良醫善知病源。云何良醫善知病對治?謂良醫善知種種病,應塗藥、應吐、應下、應灌鼻、應熏、應取汗。如是比種種對治,是名良醫善知對治。云何良醫善知治病已,於未來世永不動發?謂良醫善治種種病,令究竟除,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是名良醫善知治病,更不動發。」法如良藥,佛所說的教法譬如最好的藥方。僧如瞻病人,受具足戒的僧伽好像是看護師。若想要根除患者的病痛,必須良醫、良藥、好的看護師,三者具足,缺一不可。同理,若想根除凡夫眾生生死輪迴大苦,又必須三寶具足方可。以上是講「我今大皈依。」
  接下來是「懺悔三業罪。」懺悔,是梵華合舉,將梵語「懺摩」與華語「悔過」各取一字組合而成。根據天臺智者大師〈光明文句〉作五重解釋:
  一、懺,即首,順從義。悔,即伏,不逆義。所以就是順從,不敢違逆。好比一人犯了罪,在國法之前,伏首認罪,不敢違逆。學佛人也是如此,一旦犯了佛所制定的戒法,在三寶座下,伏首認罪,發誓以後,不敢再犯,即為懺悔。
  二、懺,即白法,清淨之善法義。悔,即黑法,染污之惡法義。所以就是修學善法,斷除惡法。
  三、懺,修來,往昔所造諸惡業要改正。悔,改往,從今以後,盡未來際,要勤修善法。摩訶止觀卷第七(下):「懺名陳露先惡,悔名改往修來」
  四、懺,披陳過失,過去所造的過錯,勇敢地發露出來,不敢隱瞞。悔,斷相續心,斷除晝夜六時,相續不斷的惡心。
  五、懺,慚。悔,愧。所謂「慚天愧人」,一個有慚愧心的人,一定是敬天畏人,故不敢作惡。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我們所修的一切福德、善事,有定善、散善之別。定善,定心修善,指念佛。散善,指布施、供養,乃至當志工,搬材、運水、為貧病老弱等大眾服務等,皆是福善。萬善皆當回向西方!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此四句,講「願今生」。
  什麼叫做願?古註云「於出世道希求」叫「願」,意即於斷煩惱了生死要希望追求之心。又「期心名願」,對未來的前途,有所期盼、期待、期望,叫「願」。俗話「有願必成」。〈華嚴經〉入法界品七十七卷:「一切佛事,從大願起。」十方諸佛菩薩,一切教化眾生的事業,都是從發大願開始發起的。如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藥師佛十二大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觀世音菩薩十六大願等。佛菩薩所發的願,都是自利利他的菩提願,為求了脫生死,廣度眾生;所謂「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以下先解釋「願今生」這一科:我現在這一期生命當中的願望,我祈求我能跟所有念佛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佛菩薩隨時示現在我的面前。願我或在定中見佛,或在夢中見佛,或在開眼時見佛,或在閉眼時見佛。
  
  蓮池大師〈往生集〉第三卷有一則夫婦見佛的公案。南北朝的劉宋時代,有一葛濟之,江蘇鎮江人,是道教葛洪〈魏晉時期道教主要的代表人物〉的後代,世世代代學仙煉丹。不過夫人紀氏好樂佛法,精勤念佛。元嘉十三年,紀氏在窗邊,一面織布,一面念佛,此時晴空萬里,忽然間,有一片祥雲,從西方飄來。祥雲之上,寶蓋幢幡,天樂鳴空,香煙繚繞,有一尊金色閃耀的佛陀,正示現在祥雲掩擁的空中。紀氏停止紡織,仔細瞻仰,心中歡喜地說:「經典上說,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難道就是這一尊佛嗎?」說完立刻就五體投地,向佛頂禮。並拉著葛濟之,並為指示佛出現的地方。葛濟之也看到佛的半身。不久之後,這殊勝的境界就不見了。不過,當時有很多鄰里鄉黨,也親眼看到個聖境。此後,隨著紀氏皈依佛門的人很多。這就是教我們平素要發願,念佛見佛。
  
  又東晉慧遠大師,約今山西代縣人,跟隨道安法師出家,後來住在江西廬山東林寺。在東晉安帝元興元年,公元402年,與劉遺民、周續之、慧持、曇順等共123人,組織專修念佛法門的團體,一同發願,將來都要往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化生。慧遠大師以清淨心,一心專注觀想極樂世界依報、正報莊嚴相,作為念佛的方法。在最初的十一年中,於三昧〈正定〉中,三次見到極樂世界一佛、二菩薩的莊嚴法相。然而卻始終沉穩厚重,從不跟他人說起。之後的十九年,即東晉安帝義熙十年,七月三十晚上,慧遠大師在念中,又親眼見阿彌陀佛的真身,遍滿虛空。從佛的圓光中,顯現出無計其數的化身佛,還看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隨侍在左右兩邊。又看見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光明的水流,自如意珠王中噴出,分成十四條。每一條水流,都順著七寶池岸上的七寶行樹的樹幹,或上,或下,而且自然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的妙法。完全像十六觀經中第五「寶池觀」所說的一樣。阿彌陀佛告訴慧遠大師說:「我以因地所發四十八願的緣故,來安慰鼓勵你,七天之後,你必定往生到極樂國土來」。當時慧遠大師還看見蓮社同修之中,已經往生西方的佛馱耶舍尊者、以及慧持法師、曇順法師都侍立在阿彌陀佛身邊。這三人都一齊上前,作揖問訊說:「法師啊!您比我們先發願求生西方淨土,怎麼不早一點來呢?」慧遠大師看得極為清楚明白。於是慧遠大師就對他的弟子們,說這件事,還說我自從居住在這廬山以來,最初十一年中,曾經有幸三次見到西方三聖,及淨土的莊嚴相,今天我又很清楚地見到,由此我深信:我往生西方淨土,是決定無疑了」到第二天,坐化往生,年八十三歲。
  以上這一則公案可知:慧遠大師不但平素定中念佛見佛,臨終又心不顛倒,如入禪定見佛。東晉劉遺民也是定中念佛見佛。
  
  東晉劉程之,字仲恩。號遺民。依止慧遠大師,一起修行淨土法門。專以打坐修定,來作觀想念佛。經過半年。就在禪定當中,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照曜。而且大地都現出黃金色的光彩。在廬山住了十五年。最後一年。又於憶想念佛的修行當中。見到阿彌陀佛。佛身散發紫金色的光芒。佛的眉間白毛毫光,柔軟清淨,宛轉右旋,普照發放光明。右手下垂,作接引狀。親臨劉遺民的禪室。劉遺民感到欣慰慶幸。於是流著眼淚,自己陳述懇求說:如何能得到如來為我摩頂授記,付囑大法?如來以法衣袈裟,庇護保佑我?佛居然就為他摩其頂,拉起袈裟來覆蓋。另日,在靜坐時,觀想念佛的相好功德。又看見自己身入七寶大蓮花池中。青色白色的蓮花一個隔著一個,相互間雜。大寶池的水,清明澄澈。茫無邊際,廣闊無邊。七寶池中有一人。頭頂上發出圓形光圈。身體前胸有吉祥的卍字。指著池水說:「這是八功德水,具有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飲已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等諸多功德。你可以喝看看。」劉遺民喝了八功德水之後。覺得滋味甜美,充滿口中。出定回復時。還感到濃烈異常的香氣發於皮膚表面上的細孔。就說:「這是我與淨土的緣到了吧。」廬山諸多僧友都來相會。劉遺民對佛像焚香,至誠恭敬,拜了又拜。祝禱說。我因為釋迦佛遺下的教法。因此知道有阿彌陀佛。這炷香應當先供養釋迦如來。然後又供養阿彌陀佛。最後再供養法華會上的佛菩薩眾。以至於十方佛菩薩眾。發願希望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同生淨土。祝禱完畢。與大眾道別。面向西方端身正坐。恭敬地拱手,呼吸緩緩停止。在世五十九歲。」
  以上即劉遺民居士於念佛三昧中見佛,臨終自在往生之實例。「願今生」說完。
  
  △『見聞皆精進。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復頂禮而退。此四句講「願未來」。
  不論看見,或聽見以上所說念佛感應事跡的人,通通都發起歡喜心、精進念佛心。將來都共同往生到西方極樂國。往生之後,花開見佛,悟無生法忍,因為見到真佛故,頓開佛慧,了脫生死,乘願再來,像阿彌陀佛一樣,廣度一切眾生。
  
   以上大慈菩薩發願偈畢。再向西方頂禮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早課圓滿,而後退下。
  
  
  
  勘誤:上期(69)龍舒淨土文普勸修持五,經文第三段第三行:『豈非「為」惡業所障』之「為」字,誤植為『無』字。
  

 
太虛大師親筆對聯墨寶文句注釋 ......編輯部   Top

  太虛大師親筆對聯墨寶文句注釋
  
  
  醒公徐老師親贈本家太虛大師手寫對聯墨寶複製品,文義並茂,適逢太虛紀念館修繕工程完成,相得益彰。
  卓爾立時渾有物,塊然忘後更無人。
  
  注釋:
  1、出處:太虛大師讀哭庵丁戊集和醇韻二首之一:「乾坤一榼酒清醇,萬古千今醉裏春。卓爾立時渾有物,塊然忘後更無人。風雲日月天仍麗,禮樂詩書跡盡陳;滄海桑田經百變,應憐猶是葛天民。」
  
  2、論語.子罕篇: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3、程顥識仁篇:「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
  
  4、老子道德經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黃元吉道德經真義:「道者何?即鴻蒙未判前,天地未兆,人物無形,混混沌沌,渾然一氣。無涯無際,無量無邊,似有一物,由混沌而成,盤旋實際,先天地而生者,所謂無極是也。」
  
  5、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俞樾注齊物論:「大塊者,地也。『塊』乃『凷」之或體。説文土部:凷,墣也。蓋即中庸所謂一撮土之多者,積而至於廣大,則成地矣,故以地為大塊也。」
  郭象注齊物論:「吾喪我,我自忘矣;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識哉!故都忘外內,然後超然俱得。」
  
  6、無人。《金剛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敬記故朱鐸民老居士在台二三事 ......絲平   Top

  敬記故朱鐸民老居士在台二三事
  
  
  光陰遷流,時日漸遠,與本家相關的故去人物逐漸為後人所淡忘。然而去年民國104年,創辦人雪廬老人的好友朱鏡宙老居士,竟以華僑史學者的身分被大陸學者極力頌揚。
  朱老居士與雪公出生年月相同,他的故鄉,浙江樂清市(位於溫州之側)相關部門特別舉辦「朱鏡宙誕辰125周年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邀請來自北京、上海、臺灣等地的專家學者及溫州當地學者、文史愛好者共110餘人參加。發表三十五篇論文,探討朱老居士交友、文學、著述、財經活動、佛學思想等學術價值與當代意義。
  曾擔任本家董事多年的醒公徐老師也以弟子學生的身分,受邀發表一篇「朱公鐸民先生弘化事蹟略記」,謹恭錄如下:
  
  「吾師朱公鐸民先生,諱鏡宙,高尚士也。自幼于故鄉樂清,讀聖賢書,進德修業。及長入仕途,居高位,擅財政。迨任甘肅省財政廳長時,大力革除積弊,汰冗員,建制度,速除民瘼,誠可謂為政以德矣。
  庶民之瘼,非謂貧窮疾病而已,尤是今生后世,生生死死,不能解脫。公乃發菩提心,以求了生脫死之道,從本以去生死之瘼。遂想依止虛雲老和尚,出家為僧。后以病累,未能遂願,但得老和尚之器重,隨學禪教律淨,造詣皆深。與老和尚法緣之外,師徒情誼,尤足稱道。公由故園遷入台灣時,老和尚送行一里許,站在高崗上,雙目注視,不肯回去。公且行且回顧,向老和尚揮手,請其回寺,老和尚仍然兀立不動。公放聲大哭,遙向老和尚叩頭三拜,一直到彼此不見人影始已。
  公初至台灣,未見有人專辦佛經印行事業,學佛人士無處請購。公乃成立台灣印經處,以最低廉價格供應學者,而隨緣贈與,不收分文者,亦多不勝計。以是甚得諸學人感激贊嘆而不已。
  一九四九年,歲次己丑,民自大陸隻身來台,未幾,有幸師事于公。民于唯識學,雖曾研讀,但憾不得其要,迨承公之開示,不有算沙之困矣。此后,民又師事雪廬老人,學佛學儒,方知公與雪公,在抗日戰時,即已相知于四川歌樂山。二公寓台,于弘法利生,各有創舉。公辦印經之外,特以著作化民。雪公則是興建道場,講授儒經內典,及以詩文濟世。民甚魯鈍,承受二公教誨,所學雖淺,循誘之恩不能忘。
  公以度眾法緣圓滿,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下午七時,在助念佛號聲中,安詳往生極樂世界,迄今二十九周年,公之令姪孫朱有發先生,發心裒輯公之弘化事迹,為一文集,印行益世。先生以民忝為公之弟子,囑為一文,以是助成其美。民雖不敏,然義不容辭。遂不揣謭陋,謹依公之咏莪堂全集,以及昔日之面命與手諭,略綴數言,應之云爾。二○一四年,歲次甲午,三月下浣,弟子盧江徐醒民拜撰于台中市。」
  
  文中敘述朱老居士與虛雲老和尚相離一段,感人至深。一般文人的情詩閨文,只知與摯愛的情人,難分難捨時,痛徹心肺。而潛心修行者,則深刻體會到善知識難遇難求,無怪乎朱老居士要放聲大哭了。
  朱老居士來台後,因佛經難得稀有,曾以八萬元重金,請得淨土三經乙部,後乃發心創辦台灣印經處,或贈與,或以低價嘉惠同修後進,這對台灣早期佛法的弘揚,無乃重大而深遠!
  在徐老師的文章中,還附上一張難得一見的照片,是朱老居士與徐老師闔家的合照,背景是太虛紀念館,站立之處,則是虛雲橋上。當時朱老居士站在這座虛雲橋,若回憶起與虛雲老和尚的一段師徒因緣,應生許感慨吧?這座小橋曾拱立于現今大里崇光段七號水地之上,後因路面鋪平加蓋,虛雲橋則成為永久殞滅的歷史遺迹了。
  
  朱老居士在太虛紀念館旁,還有幾張與雪公及朱斐居士合影的照片。當時是主編菩提樹雜誌的朱斐居士,借太虛紀念館場地,舉辦菩提樹雜誌中部作者群聯誼會,同席邀請蔡念生老居士、于凌波、江錦祥、王炯如居士等作者。
  在台期間,朱老居士的文章,多發表於菩提樹雜誌,如:「論地藏經是佛對在家弟子的遺教」,少數散見於獅子吼及明倫雜誌,檢索香光圖書館的佛教期刊論文檢索系統可知。
  朱老居士世間、出世間的學問都非常淵博,所著「詠莪堂佛學論著五種」中,以「五乘佛法與中國文化」為例,「可作為中國學術史,哲學史讀,也可作為治文化史的朋友們參考。」(自序)。另「八大人覺經述記」還當作南普陀等佛學院的上課教材。
  
  上篇徐老師的紀念文章中,提到朱老居士與雪公相知相識一段,見於朱老在民國六十三年,因病住菩提醫院療養時,撰寫「雪廬詩文集重印序」:兩人因抗戰時期,避難於四川歌樂山。山上飲水不足,朱老居士倡議築堤於小流,眾人贊同,工事未竟,朱老因故遠行,工作轉交雪公完成。雪公辦事敬慎,餘額四元五角,轉贈國校,清楚分明,讓朱老居士,印象深刻。而後來台再遇,雖各自弘化一方,仍相知相惜,聯繫持續不斷。文後再寫道:「慨自弱冠奔走衣食,八十年間,相識遍天下,而生死可託者,惟君一人而已,能勿感慨係之。」所謂八十年相識滿天下,讀其「夢痕記」,知與朱老居士來往者,不是黨政要員、就是名門權貴,卻對於生死大事,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
  
  在台中蓮社印行的徐老師「序跋文集」中,有篇「朱公鐸民老居士傳」,曾描述朱老居士在菩提醫院療養時,與雪公的一段筆談:
  
  『...嘗以病住菩提醫院靜養,雪廬老人訪之,晤談於院右之靈巖書樓。時公患重聽,乃以紙筆代言。弟子醒民有幸,獨得侍觀,然後保有二公筆談墨迹,並曾注記其時,為民國六十年八月七日晚間。筆談之始,雪公書曰:「無病不裝病」。鐸公一見,似有機鋒,即答:「罵得好利害。」雪公轉曰:「多念佛就好。」鐸公曰:「我過去用功,知幻即離,極得好處,心身清淨,一無掛念,今後或須再用功一年。」雪公曰:「不可有壽者相,聽其自然。」二公續談用功之道,鐸公言,昔聞圓覺經,至「知幻即離」,即刻用此功夫,用功半年之後,微細妄念方起即覺。後來「業重」,為文字所障,如在四川時,友人以詩囑和,從此雜念紛起,離幻乃難。故知一切起念之事皆是障,因擬覓一清淨之所,善自修持。雪公則曰:「見思惑斷,方無妄念。」又曰:「提起正念,妄念自去,不失念,即是好法。不失念者,以自修之法不使斷去,所謂淨念相繼也。」鐸公深以為然,因憶初修離幻法,二六時中,綿綿密密,進步至速,「然虛老和尚語余,最好還是念佛。雲門每晚皆有坐香,亦殷殷以念佛相勖。」公用功之勤,可謂希有。唯其如此,方知持名之優異。...』
  
   早年,朱老居士由異教入佛門的因緣,始於太虛大師介紹讀誦心經與金剛經合刊本。此後便以金剛經及圓覺經,為下手用功處。雪公前往探病,仍以道業相勉;兩位老人家無所不談,從禪宗到淨土宗,如虛雲老和尚般,絕無門戶之見。
  
   朱老居士後來病況稍好,便回正覺寺旁寮房休養。74年,再次病危時,在旁照顧的陳居士送往台中醫院。臨終前,雪公前往見了最後一面,並讓弟子們先行前往助念。終於在佛號聲中,安詳往生極樂世界。所蓋毛毯,異香經月不散,亦瑞相之一,在淨土聖賢錄中,再添一筆佳話。
  
  海峽對岸因意識形態及宗教因素等,研討會論文內容多以世間法為主軸。未來,在此岸的有心人士,若另以朱老居士在佛法出世間的卓越成就,為第二場的研討重點,則將更圓滿地呈現朱老一生如夢如幻般的光影痕跡。
  
  
  
  
  
  離垢何處有,嘉州拓山田。半弓起棟宇,竹樹通谷泉。
  朱子榷榷政,現身一隨緣。蒼生培元氣,煩苛新除蠲。
  退食脫烏巾,威儀皆是禪。窗虛雲不盡,江靜月常圓。
  客許文殊入,機鋒臻妙玄。穢中自有淨,毒火開青蓮。
  此意人不解,空將畫圖傳。破顏似契悟,吟罷忽忘荃。
  雪廬老人詩集蜀道吟題朱榷使鐸民維摩室圖
  
  
  山扉幽僻少懽譁,榻畔香清有墜花。能詠元深工部律,解參曾澈趙州茶。
  棲梁社燕泥添壘,繞屋時禽樹作家。偶向定中觀小劫,應憐門外競紛華。
  雪廬老人詩集蜀道吟又次朱榷使自題維摩室圖元韻
  

 
2016日本地方特色銀髮金融考察團考察報告書(摘要) ......張輝鑫常務董事   Top

  2016日本地方特色銀髮金融考察團考察報告書(摘要)
  
  內容摘要:
  (一) 日本社會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進程,比台灣社會至少提早20年。歷經20年的適應與演變,目前已提高位階為日本國家發展重大戰略議題,由中央到地方政府,由訂立法規到行政措施,無不傾全國之力,落實高齡化社會的國家總體戰略目標。
  (二) 銀髮族退休養老版塊,以及相關介護(長期照顧)議題,具有現代化商業核心價值,因此日本金融產業早已積極投入關注。
  (三) 日本銀行業深受金融海嘯、互聯網金融與FinTech衝擊,已儘早深化研議因應對策。
  (四) 經由本次考察,了解日本長照保險制度與長照機構發展歷程,及其與金融機構之互動模式,將可提供本家經營管理之借鏡,落實財務自主之基礎。
  ※※※※※※※※※※※※※※※※※※※※※※※※※※※※※
  2016年1月12日星期二上午
  參訪主題:針對照護、醫療相關產業提供之金融服務
  參訪機構:群馬銀行
  講者:金井部長、小林新平副部長、醫療介護五十嵐真一副推進役、
  綜合企劃部IT戰略室荻原義則室長
  重點摘要:
  一、 群馬銀行簡介
  (一) 群馬銀行成立於1932年,迄今已83歲了。營業據點在縣內有105家分行,縣外有151家分行,並於紐約設有分行、香港設有群馬財務(香港)有限公司、以及於上海設有代表辦事處。群馬銀行雖為地方銀行,但也向外發展,尤其在埼玉縣及東京。
  (二) 2016年業務重點為提供客戶有價值的商品,特別是醫療與照護產業的客戶,群馬銀行將會特別提供諮詢服務。
  二、 群馬銀行針對照護相關產業提供之金融服務
  (一) 日本早已走向高齡化時代,2010年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即達1.28億人,占日本所有人口比重之22.8%。而2010年群馬縣65歲以上高齡人口的比率更高達23.4%。目前台灣65歲以上高齡人口的比率約為12%,相當於日本1990年代初期的情形。
  (二) 群馬縣人口一直在減少,由2010年200萬人,減至2015年197萬人。而其65歲以上高齡人口的比率預估至2040年將達36.6%,即約每10人中就有4人是老人。
  (三) 日本介護保險金額約為10兆日圓。其中50%是由40歲以上的國民納稅負擔,25%由國家財政負擔,25%由地方政府財政負擔。由於需求愈來愈多,照護機構愈來愈多,致使財政負擔日後情況將愈趨嚴峻。
  三、 日本介護設施種類:分為七類
  1. 特別養護老人院(簡稱特養):照護對象為介護度3,即無法自理,無法自己行動(站立),排泄可能也要有人照護。通常入住非常便宜,很多都已住滿,很多人排隊在等入住。
  2. 介護老人保健設施:長者可進入做復健,康復了即必須搬出。
  3. 認知症對應型共同生活介護:失智者可入住的一種集團家屋。
  4. 小規模多樣型居宅介護:偶而入住,不是長期,通常是需要才入住。
  5. 付費養生住宅:功能與第1類相同,但付費情形完全不同,通常較為昂貴,入住時要付保證金,有錢人會選擇此類養生住宅。
  6. 附服務的高齡住宅。
  7. 日間照護中心。
  其中,第1~4類可用介護保險費來使用這些服務,因此有很多法令規範限制;而第5~7類有一部分可用介護保險費支應,另一部分需自費,因此法令限制少,通常提出申請,皆會被許可建造。近來,第5及6類設施增加的非常快。
  第1~3類床位幾乎都滿了。第5及6類通常為蓋建築物,讓長者入住,而第7類為日間照護中心,通常蓋在第5及6類建築物旁,提供輔助照護。即住在第5及6類設施的長者,當有需要時,會到第7類設施接受日照服務。
  由於上述介護設施多少可能都有運用介護保險,因此國家財政負擔相當大。
  (四) 第1、3、4及6類,政府會支付補助金,特別是第1類,每個入住者所需花費約為300萬日圓。第3類失智者照護,政府也提供每個機構1,500萬日圓補助。政府補助第6類建設費用的10%,未來也應會依此趨勢,繼續補助。
  (五) 第5及6類介護設施,法令限制少,進入門檻低,雖然競爭激烈,只要有良好的設施,也有一定的獲利性。若有企業想參與,群馬銀行會提供的協助,包含以下:
  1. 協助該企業進行調查,包括:(1)了解其想建造設施地區之供需情況,養老機構是否足夠?(2)附近養老機構入住費為多少?(3)有無醫療機構可與其配合,緊急情況時,有無醫生可提供協助;(4)有無超市及便利商店(因為照護者多為女性,而女性通常需要照護家庭,方便其下班後購物,所以需要超市),也會幫其審核事業計畫。
  2. 提供事業計畫書相關資訊(與上述調查內容相類似)。
  3. 對新設施案件提供貸款諮詢、或具體的資金供給。
  4. 建造介護設施者與實際經營者不同時,群馬銀行可協助介紹與媒合。與介護業者個別面談收集資訊,確認介護設施的營運狀況。
  5. 業務媒合,介紹周邊相關業者(如:建設公司、租賃公司、醫師、牙醫等)
  (六) 第5及6類介護設施之入住費,通常向長者每月收費約10~13萬日圓。原因為日本長者之年金收入有一定額度,故設定在中間,若收費太高,長者不一定願意支付。
  (七) 群馬銀行的經濟研究所曾進行問卷調查,雖然群馬縣第5及6類介護設施之入住床位已高達80%左右,但業者仍回答市場競爭激烈,若無法提供良好服務,長者不會選擇入住其提供之設施。因此,只有業者能確保服務品質,才有機會長期經營。
  (八) 群馬銀行對介護事業者提供之協助
  1. 強化與外部專家顧問的合作:因為照護長者是有相當風險的產業,故對介護經營業者提供經營上的建議或支援等。
  2. 提供不動產情報或介紹地主:因規模擴大可降低成本,故對希望擴大事業規模的業者,或要到其他地方擴展業務的業者,群馬銀行可提供支援,如介紹閒置不動產、希望蓋介護設施的地主等。
  3. 若介護事業者想退出市場,群馬銀行也可協助其進行M&A媒合或資訊提供。
  4. 日本通常3年會改變一次照護酬勞,一般皆會降低酬勞,2015年就降低了2.24%(按,指日本政府調降介護機構的收費標準)。群馬銀行會看業者計畫書針對此點提供因應之道;也會舉辦研討會,提供相關資訊給業者。
  5. 在照護機構工作的人,薪水比一般醫療機構低。原因在於日本傳統上習慣在家照護,也無外勞協助,所以近年來日本政府幫照護者之每月薪資提高1萬2千日圓,希望能確保較高品質的照護人才。綜合第4、5兩點來看,介護產業經營確屬不易。
  6. 醫療機構、照護中心、合格照護人力皆須與入住機構相互配合,以確保可提供完善的照護服務。日本政府未來可能會規劃醫療機構之到宅或到入住機構的服務。
  7. 東京都的介護設施已入住太滿,長者會外溢到周圍縣市入住。因此,群馬縣的介護產業還是很有發展空間。
  (九) 其他措施
  1. 透過群銀業務支援大獎,開始發掘介護新商品開發事業者。
  2. 設立醫工合作基金,提供醫療、介護產業資金相關措施。。
  3. 群馬銀行在東京的分行會與當地行政機關聯繫,透過行政機關介紹東京都內的長者到群馬縣來入住,及介紹都內的介護設施機構。
  4. 提供高齡化金融商品,如逆向房貸,用來支付入住保證金或未來生活費。
  
  2016年1月12日星期二下午
  參訪主題:針對嬰兒潮世代複合型照護設施及服務
  參訪機構:日高地域福祉中心
  講者:事業管理課大江德一課長、栗原浩彰所長
  重點摘要:
  一、 日高地域福祉中心之母體為日高醫院,位在群馬縣,是除紅十字會醫院外,為最大的醫院。
  二、 在日高醫院接受急診治療的長者,配合政府縮短急診住院日數以減輕醫療費用負擔的政策,由日高地域福祉中心接手後續的照護工作。
  三、 日高集團在群馬縣共有11個日間照護中心,日高地域福祉中心為其中最大的日間照護中心之一,一天最多可收容400位長者,與日高集團在群馬縣另外一家約可收容550位長者的照護中心,同時是群馬縣,也是日本全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日間照護中心,又被稱作新世代形態的照護中心。
  四、 本中心開設於2013年1月至今已滿3年。日本約有4萬家照護中心,多數照護中心都是小規模經營,日高地域福祉中心算是大規模型態之一。
  五、 日高地域福祉中心將經營規模擴大有以下原因:
  1. 雖然人多不好照顧,但整體空間擴大,長者自由度相對提高。
  2. 因為規模較大,可以進行的活動類型較多。長者容易自由選擇在各個時段參加自己想做的活動。
  3. 所安排的活動皆為嬰兒潮世代長者喜歡且熟悉的活動。
  4. 希望長者是很愉快地並且自主來參加,而非被家人勉強來。
  5. 一般小型的照護機構多是家人無力照護,或照護工作太累而送長者去,日高地域福祉中心則強調要長者自願及快樂地來。
  六、 日高地域福祉中心目前有130位工作人員,20%是全職(fulltime)員工,80%是兼差(parttime)員工,男女比重約為3:7。由於工作人員數量少而長者數量多,必須設計一套特別的機制來服務長者,才有辦法確實完善地服務。在人力配置方面,政府有規定1位服務員可服務5位長者,並且每2年要接受一次評鑑,由地方政府派員來檢查安全措施有無遵守法令規定等,而介護機構也須依照規定定期繳交事業計畫書。
  七、 日高地域福祉中心的功能包含日間照護中心、健身房(55歲以上長者)。健身房可供照護長者之配偶或子女及員工使用。健身房需自行付費,所以可提高中心收益。
  八、 2015年4月日本政府修改法令,以介護保險支付作為福祉中心收益的比例必須降低至中心全體收益的10%,所以介護機構不能僅依靠國家政府的補助,必須開發新的付費方案或措施,才能有更多收益來支持。而新開發的措施或活動,必須能啟發新世代長者有意願來延長壽命,讓其自願來介護機構參加。
  九、 台灣日照中心規定只能收30位長者,日本法規則無此限制,只有將日照中心分類為小型、普通型、大型一類及大型二類分別進行規範。普通型可收30位長者,大型二類每月可收900位人次以上的長者,日高地域福祉中心每月有6千位以上的長者來訪,所以屬於大型二類。
  十、 日高地域福祉中心照護專員會為個別長者設計其適合的方案給長者參考,屬於介護保險支付項目的部分,長者只需負擔費用的10%,其他90%則由政府支付。而長者來參加健身、舞蹈、烹飪等課程則全為自費,健身房每月收5千日圓,不限使用次數。一般外面的健身房通常會費每月要1萬日圓。由於日高地域福祉中心的健身房沒有浴池及游泳池,設備較簡化,營運成本較低,所以可提供較便宜的收費。日高地域福祉中心也會派車接送較偏遠地區的長者。一般來說,介護機構若無特色、無吸引力的話,就容易失敗。
  十一、 介護機構通常面臨人才人員不足的問題。必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才能讓人願意來工作。例如:介護機構可設有托兒所、安親班,讓女性員工無後顧之憂地來工作。也可規定不用加班,時間到即可下班。
  十二、 政府無任何租稅優惠予介護機構。通常建造介護設施時需要貸款融資,而目前業者多以股份公司來經營,日本幾乎沒有NPO在經營照護中心。運用信託者也非常少,似乎才剛起步。
  十三、 【印象】
  對日高地域福祉中心的印象,就是室內室外環境乾淨整潔(其實這次赴日本考察6天,所見各處都很乾淨。連人潮擁擠的輕井澤王子購物廣場Outlet以及東京銀座街上,都很乾淨)、空間寬敞明亮、器物擺放井然有序。每一個專用處所,行進方向,都有大字彩圖標示。工作人員大多年青、對待老人家及來賓都熱情、禮貌、常帶微笑,舉手投足動作優雅。顯見良好的國民性格加上專業調教,可以表現出非常優雅的素質。雖然有許多自費項目,但綜合效果應該就是可以達到讓老人家都高高興興地每天都自己想來吧!
  

 
工作一年感言 ......林美慧   Top

  工作一年感言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我進入仁愛之家也已經一年多了!過程中有許多酸甜苦辣及感觸,深覺得照顧老人這件事確實有許多的細節,須愛心、耐心、細心三者皆備,缺一不可。
  
  在這裡我最先訝異的是仁愛之家的環境。之前也不是沒有拜訪過養護機構,空氣中瀰漫的排泄物氣息會"黏在”衣服及鼻腔中,等到離開之後才逐漸散去,但是這裡不是老人沒有排泄物,而是同仁勤快的換尿布及清潔環境換來的。而老人開心的樣子,則是由主任帶頭,其他同仁效法寵老人得來的!在之前我沒有看過也不相信安養院會把老人的福祉排在賺錢之前,但是從一年多下來我覺得真的是把老人當成自己的長輩來看,在這裡一年多我也開始學著把老人家當成是自己的阿公阿嬤來看待,果然老人開心自己也開心!而且當和老人建立關係之後,有些比較安靜或是吵鬧的老人,也開始會跟自己回應,工作上變得更加順利了!
  
  另外我蠻推崇本家的念佛文化,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是我對牆上貼的印光大師開示感到很感動:「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工作當中我總是會勸老人念佛,一來可以積德修善,二來有所依歸心不煩亂,很多老人進來之後心裡有許多掛念放不下,希望他們能夠藉由念佛,逐漸的安下心來,開開心心的過完下半輩子。若是同仁能夠遵循此種精神”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那本家真的可以成為一塊世間的淨土了!
  
  雖然每日一日復一日的重複工作,很容易讓自己變得麻痺,但每當遇到新同仁以外界的眼光來看本家的作法時,我總是可以得到新的提示,並且期許自己要去蕪存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也還好我進來這裡工作接觸到許多老人家,不僅我更能夠知道要怎麼照顧老人家、與他們相處,自己也因體會到生老病死的無常而開始規劃自己與家人的未來,這些都是我在這裡最珍貴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