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導覽

菩提家訊第69期

楊瑪瓈主任的話(感恩篇)

編輯室本家創辦人朱斐老居士捨報生西報導

徐醒民老師徐自民老師寫給朱創辦人的一封信

謝嘉峰懷念朱斐老居士(往生記聞)

戒之 研修一撇

陳怡吟失智症長者照護分享

法務組兩則住民生西紀實

簡智果老師龍舒淨土文講記摘要( 續一)

主任的話(感恩篇) ......楊瑪瓈   Top

  各位菩提仁愛之家的蓮友、志工菩薩、工作同仁、及住民老菩薩們:
  因有各位大德無私奉獻,讓本家業務蒸蒸日上,穩定成長;也因各位的辛勤努力及護持,讓菩薩助人的事業可以延續,太虛紀念館屋頂工程可以順利修繕。
  另外,安養護大樓七樓整修已完成,五、六樓進行整修中;先前設計舊醫療大樓二、三樓空間,已全面提供精進學佛的長者聽經、念佛,及有外勞照顧的長期臥病長者,臨近方便就醫。其用意就是要讓學佛辦道的人可以安心念佛,老者安之,都安於舒適的生活。
  現在我們正積極努力維護園區完整,進行崇光七號水地增購。大家可以看到,這裡鬧中取靜,風景優美,尤其花木扶疏,是天然的有機環境,歡迎大家一起來共創美好的明天。
  

 
本家創辦人朱斐老居士捨報生西報導 ......編輯室   Top

  
  本家三位創辦人之一朱斐老居士已於2015年4月13日凌晨4時40分於上海安詳捨報往生,眷屬及當地蓮友安排助念8小時圓滿。本家功德堂上敬立蓮位早晚課誦迴向,並於太虛紀念館佛三特別回向朱創辦人蓮品增上。謹此哀告。
  
  

 
徐自民老師寫給朱創辦人的一封信 ......徐醒民老師   Top

  
  斐公朱老師,早年皈依印光祖師,法號宗善。民國三十八年仲春之月,公在臺中寶覺寺,參與歡迎慈航老法師,始見雪廬老人,相知同是皈依印祖之弟子,甚感親切。公受慈老法師之勸勉,接編覺群月刊。雪公亦應允,為覺群撰文,答時人佛學之問。公與雪廬老人雖屬同門,而公願發大心,上求下化,乃尊重雪公為師。
  民國三十七年,公來臺中,任職於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為總務主任。惟自接編覺群,以至爾後專辦菩提樹雜誌,遂辭圖書館公職,專務於菩提樹,以助雪公弘法利生。
  雪公興建臺中諸道場,有講經安老育幼施醫四大類,各有持名共修,旨在解行並進。諸道場次第興建時,其助雪公籌措經費等事宜,斐公卓著功勞。尤以菩提仁愛之家,初唯建為菩提醫院,繼則擴展為菩提救濟院,最後為是家焉。始建菩提醫院時,其為創辦者,法定須有三人,斐公即是創辦人之一。自建醫院,以至完成此家,推行業務,公為督導,而不居功。
  雪公教化,得斐公之助甚多,言教之助以外,文宣最為顯著。菩提樹雜誌專欄,長期刊載雪公之佛學問答。問之者根機不等,難題甚多,復有外道故為問難者,雪公答之無不圓滿。後經類編兩巨冊,現前當來,讀之者受益無窮。此外,斐公亦多著作。舉要,有空中行腳,朱斐居士文集,演講集,訪問行腳集,餘不枚舉。
  上求下化數十年,斐公法體難免老化。今回上海,入住安老院。夫人葛女士,精醫術,隨時就近調護。老者得安,公其是矣。惟可喜者,公離仁家,回滬之際,言秉祖師之訓,一切生滅法不繫於心,但持一句洪名,以求當生成就。誠哉是言。經義,十法界一現九隱。持名一念相應,九界隱伏。伏之有素,剋期以求,若一日,以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即能斷惑證真。惑若未斷,平時能以伏之不起,臨命終時,有人助念,必然感應彌陀接引,往生極樂。生極樂後,一生成佛。佛說此為難信之法,公信之深,是可喜也。漫筆至此,海天相望,願公安享鶴齡,住世弘法。謹此祝禱。
  民國一百一年歲次壬辰仲春月上浣後學徐醒民敬識
  

 
懷念朱斐老居士(往生記聞) ......謝嘉峰   Top

  
  十三日晚在電話中,聽朱師母說,及十八日晚聽倪特助講,十九日下午告別奠禮後,更聽宋居士向如燈法師(法師俗名沈去疾,係印光大師年譜作者)報告朱老往生狀況。四月一日就拒絕吃藥,每天坐著念佛十二小時,往生前一個星期已經不再進食,前三天就不喝水,右臥念佛。生前就交代:不送醫院、後事簡單、不開追悼會、若前來追悼者就念佛。本來敬老院是兩人一間,後來院方將另一位老人移至他房,並請一位男看護工專心照料朱老,聽說男看護工已曾為其家人助念過,知道助念應注意事項。又院方本來只答應停留(助念)二個小時,後來院長公子向院長講,就隨順朱老的願望助念八小時吧!助念當中,院長公子也一同助念,當中休息一個半小時,醒來向院長說,剛剛朱老託夢給他,院長從此改觀。後因呈報程序,也多了兩小時的助念。助念之後,宋居士為其淨身、更衣,但為滿朱老之願,翻其身為右臥時,左手柔軟,隨身滑下。
  又聽宋居士向如燈法師報告說,往生前二天,發現朱老曾手拉著朱夫人的手,似有不捨之意,為免影響往生產生障礙。往生前一天上午,宋居士載朱夫人時,在車上宋居士向朱夫人提到三件事,一、您能「接受」朱老往生這件事嗎?夫人答說:可以。二、您能以「歡喜心」來送朱老往生極樂嗎?夫人答說:我會以歡喜心送他的。三、朱老走後,您能一樣自行「用功」學佛、念佛嗎?夫人答說:我會用功的。待進去與朱老念佛時,宋居士請朱夫人親自講這三件事,朱老聽後,雙手伸出向前合十,身體略傾,向朱夫人深深的問訊,表示致謝之意。從此朱老放下萬緣,無掛無礙、一心念佛。偉哉!朱夫人。難哉!宋居士!
  末學因晚一天到上海,十九日上午用早餐,但聽他們(簡董事長、夫人及秀華姐、倪特助)滔滔不絕的說,好像冥冥之中,昨天一件一件的事,都是繞著朱老居士在進行一樣,太不可思議了。秀華姐的臉書上寫著:「18日早齋後,先到前面的圓明講堂禮佛。在結緣品的書架前,翻閱到多本佛教書局印的經書,簡老師說曾去過佛學書局及居士林,離此不遠。我回想到朱老師在光壽班上課時,說過第一次的皈依就在居士林,所以很想去看看,大家決定午齋後就一起去。10:00準時抵達朱師母家,在書房供養佛菩薩的櫃子前,設有朱老師的蓮位,簡老師執引磬帶領我們,依照蓮社二課法節做一堂功課。」
  下午他們走到佛學書局,旁邊的居士林,居然有法會,傍晚「放蒙山」,因為居士林要重建,明天就要拆了,今晚是最後一次法會,他們就進去拜佛。還說,以前朱老居士小時候來這裏聽經,每次都拿兩個結緣包子回去,言猶在耳,竟然有人拿兩個包子給秀華姐。出來時,倪特助說,那我們就念佛、念半個鐘頭,大家就回頭進去參加法會。後來看到有人立牌位,秀華姐問,可否立朱老的牌位,最後如願就立了牌位,超薦回向朱老,直至法會圓滿後,秀華姐並為朱老供養法會的七位法師。
  秀華師姐的臉書上寫著:「我們何其有幸能夠在種種不可思議的因緣下,為朱老師在他第一次皈依成為佛弟子的處所,參加了出殯前一晚的蒙山法會,相信朱老師一定會非常的歡喜.....」。秀華姐說,如同在明園前一天的「念佛一永日」,簡董說,一般世俗,在台灣出殯前,前一天都有作功德。秀華姐真是有心啊!
  十九日上午,我與美雪去莘庄朱府,將朱師母交代要的墨寶呈交給朱師母。而簡董暨夫人、倪特助、秀華姐他們,到下榻飯店旁的圓明講堂。正逢農曆三月初一,舉行法會,參加的信眾很多,依據《佛門課誦本》內容,延生普佛儀軌、薦亡普佛儀軌、拜願、午供等。我與美雪也在午餐前,回到圓明講堂禮拜。中午的齋飯一菜一飯,只要人民幣5元。
  十九日下午跟隨簡董、倪特助、秀華師姐前往上海益善殯儀館梅園廳參加朱老居士告別奠禮,一切遵照前一天宋居士、簡董、倪特助、秀華姐與朱師母討論的程序進行。秀華師姐臉書上寫著:「約11:30,大蔬無界素食餐廳宋居士到了,大家一起討論明天下午的出殯事宜,因為朱老師很明確的一再交代要用的念佛方式,所以很快就取得共識:先念佛等待親友到齊,正式開始即由宋居士擔任司儀,報告相關事項後,以念佛繞棺三匝做為圓滿,隨即出殯火化。」後來大家念佛繞棺,還以手上的鮮花散布其上。
  火化約兩小時,我們在火化場所旁邊有一「親友準備室」,大家就在這繼續念佛,再送朱老居士一程,由簡董、美雪輪流執法器,如燈法師也陪我們一起念佛。
  最後,感恩上海「大蔬無界」素食餐廳宋居士及其夫人曾居士大力護持朱老居士往生,秀華姐臉書上寫著:「這位宋居士是護持朱斐老師往生的大菩薩!從往生前三天開始臨終關懷、安排助念、排除障礙,到往生後的淨身、更衣,入殮、主持出殯、火化等事,皆發心如法處理。感恩不盡~南無阿彌陀佛!」當然朱師母二十多年來,照顧朱老居士的生活起居,往生前,排除萬難,堅持以「一句佛號」來護送朱老居士,那功德更是無盡的。
  《佛說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朱老確具多善根、多福德因緣;「菩提樹雜誌」共出版四四四期,影響近代台灣的佛法甚為深遠,不管是僧是俗,造就很多佛法人才,其功德更是無量無邊。蓮池大師於《淨土集》上說:「據因以考果,不生西方,將奚生哉?」
  大陸蘇州靈巖山如燈法師之輓聯,上聯「菩提樹樹枯葉落歸淨土知遇棄吾去」,下聯「兩岸土土肥水足欲重栽人間覓君難」,及現任台灣台中蓮社醒公導師,在其靈堂前寫著「亦儒亦佛心常淨,樂水樂山意自清」,可說是朱老一生寫照。
  

 
研修一撇  ...... 戒之   Top

  
  修行在事項上,步調應該從容不迫,有一分從容,自有一分悠閒,日常中緊張忙碌,步調很快,可能造成壓力、煩惱、憂鬱,藉修當中,將身心調整一下,慢慢來,拜佛也慢、繞佛也慢,對身心放下,有很大幫助。在理體上要明瞭「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凡夫執著萬相為真,為四大假合之身造罪,隨著迷妄而隨波逐流,修行必須把握當下,捨妄歸真,若知達妄本空,就不以生滅心來修,而應以歸真為目標,恢復本來面目,印光大師說佛號有什麼功能呢?「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可以引導眾生的心,投到阿彌陀佛廣大功德海當中,所以我們要相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生死也是虛妄,是大海中一個小泡泡而已,終究要回歸大覺海,理好懂,事修不容易,修德有功,性德方顯,若能體悟其裡,捨妄歸真,照樣念佛,照樣拜佛,但功夫會大加進步。希望每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讓心識減少妄動妄念,若能不迷、不取、不動、不分別,那不知有多自在!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此偈出於宋朝無門慧開禪師,的確如此,在嘹亮莊嚴的佛號聲中,忘卻人間多少煩惱,一般人閒事太多,不得自在,若能忘卻萬緣,佛號綿延念下去,煩惱一定降低,若起妄念,先問他從哪裡來?他沒有自性,一定會消失。《楞嚴經》云:「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莊嚴佛號壓伏下去,不起顛倒,念佛會很自在,會有法喜的。
  ***
  早上靜坐念佛,雪公老師朝誦在心頭:「琅琅鐘聲,敲破了殘夢,看半林月影,點點疏星,這時候大地真清淨,一爐香蒲團穩坐定,百八牟尼微撥動,彌陀誠心誦,忽放大光明,十方佛遍滿虛空,齊與我摩頂」。印光祖師:「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貴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喻如兩軍對壘,必須堅守己之城郭,不令賊兵稍有侵犯。候其賊一發作,即迎敵去打。必使正覺之兵,四面合圍。俾彼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彼自懼遭滅種,即相率歸降矣」。在念佛、繞佛、拜佛當中隨時覺照,當前那一念心起覺照,不分別、不執著,不隨之起舞,妄念就會消失,念佛就更有功力。
  ***
  有一段影塵回憶錄的公案,是倓虛法師描述諦閑法師生病的情形,可以參看看!:「我回觀宗寺給諦老診斷之後,開一劑小續命湯藥方,吃了兩劑,口歪眼斜的病,完全都正過來了。可是還剩一個半身不遂的病,腿腳腫脹,渾身不能動彈。後來又請當地的名醫來治療,究竟也沒治好。原因是:第一諦老歲數大,第二本地人最喜歡吃臭菜,那東西又最能生痰,諦老的病是痰火盛,加之以著急,內裏發脹,氣又不舒暢,所以把他憋的難過。按醫家來說:凡遇這種病,須用十棗湯(毒藥)倒痰,把痰完全倒出來之後,氣一舒暢,渾身不難過,腫也消下去,病就好了。不過這種藥性太厲害!沒有十分把握,輕易不敢用,萬一用錯的話,往往把命都喪了。我也因為藥性太強,恐怕諦老受傷以後不能講經,所以也沒敢用。過一個月後,病又更加厲害!上邊悶的吃不下飯去,下邊腰腿老是發腫,一般人,都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這時候道同學,自去年暑天鬧肺炎,到今年三月天,已經好的差不多,早已出屋能動彈,原先他生病的時候,諦老看他去,叫他念佛求往生,現在他好了,諦老又病了,他也去到諦老那裏去問病。見面時先說了一起安慰的話,末了他又說:「老法師!你不是會修三止三觀嗎?病是假的,你老可以修假觀呀!」諦老在床上坐著,沒言語,只是翻翻眼皮看看他,沈了一會才說:「哼!觀是假的,疼是真的呀!」說完這話,又對他笑一笑。」最後這麼笑一笑,不知有什麼禪機?參!後來重病被一位蒙古大夫治好,諦老最後是自在念佛往生西方的,我們凡夫對於生病,要忘卻煩惱,大概十分困難吧?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明知生死是假,幾人能看得破又忍得過呢!動中能念佛,夢中能念佛,病中能念佛,那臨終能念佛也是一大考驗呀!
  ***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四句偈,原本出自覺明妙行菩薩的《西方確指》。此四句可以視為雪公之遺訓,吾人忝為雪公之弟子,皆應將此視為「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就像水要能映月,必須無波,自性光明能感應佛的光明,若功夫得利,就能少許相似輕安,念佛修行辛苦,一切值得。
  ***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彌陀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歸命禮。」能如此觀想,拜佛時就很舒服,也是一種運動,身體越拜越柔軟,越輕鬆,越起勁,越自在,可以消去我慢,可消很多業障。若能對圓教教義,天臺教理三諦三觀,一切諸法,因緣所生,唯心所現,因心成體,體即法界,有所體悟,有益於修行,若光修不練,難免說食數寶,了無益處,古德說:「理可頓悟,事須漸修」,事相上相對較困難辛苦,應該歷事鍊心,唐‧黃檗希運禪師《宛陵錄》「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凡事必須要經過艱苦磨練,才會有所領悟得益,修行得益。
  ***
  如何「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是很重要的,將念頭引導到佛號來,不是簡單的,經云:「一念淨心是道場。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碎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一念淨心,就是佛號提起,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佛號成片成海,速度加快,有助於減少妄想。藕益祖師以真、妄來描述如來藏,真妄不二,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真心就現前。真心是能現,能現宇宙虛空,在佛法裡面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正屋就是轉屋,轉屋就是正屋,不是另外一個房子,眾生沉迷,像酒醉之人,見房屋轉,酒醒之後,轉屋不轉,即是正屋,把真心找出即是,百丈懷海禪師:「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此之謂也。
  ***
  修行依據戒法修,依淨土祖師遺教修,藕益祖師曰:「夫雙念自他佛者: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乃託他佛,助顯本性。由悟本性,故與禪觀非異;由託他佛,故與禪觀非同。是謂勝異方便,無上法門。文殊般若經,般舟三昧經,觀無量壽佛經等,皆明此圓頓了義;而妙宗鈔申之為詳。凡棲心淨土之士,不可不熟究而力行之也!」在持名念佛中,「稱性起修,全修在性」。雖仍有累世積習、宿世妄念,但在修行路上,不會走錯路了,也體會到一些道理。《楞嚴經》:「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不被境界迷惑,隨時覺照,不隨妄轉,離妄歸真,身心自在,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希望智慧真明了,具大菩提心,迴向往生西方,有能力世世常行菩薩道,老子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越能捨,越自在,捨掉身心世界,就獲得大身心世界,融歸大法界,最後迴向「願我臨終無障礙,彌陀聖眾遠相迎;速離五濁生淨土,回入娑婆度有情。」阿彌陀佛!
  

 
失智症長者照護分享  ...... 陳怡吟   Top

  
  根據研究65歲以上老人,患有失智症比例約有5%。目前全世界平均不到7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現有人口估計,患有失智症者已達十多萬人!
  失智症和正常老化不太相同。正常老化:「健忘」-記憶速度和記憶容量可能較差,記憶能力也不如年輕時,但判斷力和日常生活的功能大多仍能維持。失智症:「退化」-不但記憶速度和容量明顯變差,嚴重程度和廣度都較高,日常生活功能也大受影響;甚至會重複問同樣的問題,但卻連已經問過了都想不起來。
  其實在很多時候對剛入住機構的長者不熟悉,加上家屬對疾病認知的缺乏,有時候是在入住機構後照顧上發現不尋常的地方,與家屬深入討論住民在家中的情形,才發現老人家其實有失智症狀。如下:
  1.近期記憶力減退,並確實影響日常工作
  2.對過去熟悉的事務無法做好
  3.說話表達發生問題,如詞不達意或答非所問
  4.喪失對時間與地方的定向感
  5.判斷力與警覺性降低
  6.抽象概念及思考有困難
  7.物品擺放錯亂,時常翻箱倒櫃
  8.行為與情緒劇變,自我控制變差
  9.個性明顯變化,與原先大不相同
  10.喪失活動力與主動性,對外在事物不再感興趣
  這些失智症早期的警訊,有時候會被家屬忽略,認為是一般老化,甚至是長者刻意的刁難,雖然目前並無任何一種藥物可以完全治癒或阻止失智症的惡化,但只要能延緩發病5年,就有機會將失智症的人口減半,而減輕社會負擔及失智症照護醫療支出。
  照顧此類老人家實在不容易,擔心長輩失去原有的功能,機構工作同仁會引導老人家摺圍兜、衣物,掃地擦桌子等,疾病奪去長者的部份能力,但他還保有許多能力,把焦點放在他會的事務上,儘量讓失智長者做他會的工作或活動。
  失智症長者也常見一些精神症狀:
  *妄想:懷疑或相信有人偷了他的物品或進入家中行竊;相信配偶有外遇、懷疑配偶是壞人偽裝。
  *幻覺:看到不存在的人或動物、聽到一些不存在的聲音或談話。
  *情緒變化:
  1.憂鬱–心情低落、食欲減低、體重下降。
  2.焦慮–因為找不到東西、對環境感到陌生而感到煩躁焦慮。
  3.行為問題:躁動不安、攻擊行為;遊走現象;飲食習慣改變。
  90%以上的失智長者,在病理中會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通常會適度使用抗鬱劑、情緒安定劑、及抗精神藥物改善症狀。
  除藥物治療之外,藉由環境的調整、活動的安排、溝通方式的改變、懷舊、亮光、按摩、音樂、寵物等照顧方法,改善失智長者行為情緒症狀。像是某位長者年輕時在種植玉米,因疾病退化記不得房間在哪裡,協助懸掛玉米在房間門口,在到房間的路上貼上玉米形狀紙張引導長者回房;也有長者只要沒人在旁陪伴,便會顯得焦躁不安,大聲呼叫哭喊,嘗試著抱給長者洋娃娃、動物布偶,請長輩協助照顧或是陪伴,部分的長者情緒能較穩定。
  照顧失智的長者就像在照顧大孩子,需要用心、愛心、耐心、同理心跟真誠心,將每一位長者當作自己的小孩跟長輩,要照顧他的食衣住行,擔心他熱了冷了,走失了。
  當一個照顧者,也是有疲憊的時候,末學很喜歡底下這篇文章:
  當我老了
  當我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請理解我,對我有一點耐心。
  當我把菜湯灑到自己的衣服上時,當我忘記怎樣繫鞋帶時,
  請想一想當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當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你早已聽膩的話語,請耐心地聽我說,不要打斷我。
  你小的時候,我不得不重複那個講過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進入夢鄉。
  當我需要你幫我洗澡時,請不要責備我。
  還記得小時候我千方百計哄你洗澡的情形嗎?
  當我對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時,請不要嘲笑我。
  想一想當初我怎樣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個「為什麼」。
  當我由於雙腿疲勞而無法行走時,請伸出你年輕有力的手攙扶我。
  就像你小時候學習走路時,我扶你那樣。
  當我忽然忘記我們談話的主題,請給我一些時間讓我回想。
  其實對我來說,談論什麼並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聽我說,我就很滿足。
  當你看著老去的我,請不要悲傷。
  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剛才開始學習如何生活時我對你那樣。
  當初我引導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請陪伴我走完最後的路。
  給我你的愛和耐心,我會抱以感激的微笑,這微笑中凝結著我對你無限的愛。
  它敘述了長者的心聲,也教導我們如何面對長者,讓我們知道,真誠心待人其實長者心中是清楚而明白的。
  讓末學最深刻的是每每被長者握住手時,老人家眼神中的盼望和一份依賴,都會使我想起一位善知識曾說過的一段話。
  「身處於末法時代的我們,對於正法的渴求,就像一隻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到歸途的海龜,在一望無際的海上,孤苦無依,只能抱著僅有的一根浮木(正法)載浮載沉。」
  期許自己及機構同仁都能像那唯一的浮木,扶持著陪伴著長者們。
  參考資料:失智症協會網站
  

 
兩則住民生西紀實 ......法務組   Top

  知恩報恩、念佛功成的住民——許劉完妹師姑生西紀實長女許菊蘭敬記
  
  家母在菩提仁愛之家住了約十餘年,她老人家在103年8月23日中午11點20分安祥往生,8月28日舉辦告別式,在她往生前的那個早上,我發現她的嘴巴一直在念著什麼,她用微弱的聲音告訴我,她在念阿彌陀佛,我說:「對,一定要趕快念佛。」當下我察覺母親可能今天就要往生了。
  在她臨走前一個月,有天她告訴我,有位非常莊嚴的男眾,身軀非常大、無法比喻的大,示現在她夢裡,她說那是阿彌陀佛,我問母親:「為何當下沒求阿彌陀佛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母親說她與佛一直在相互微笑當中,沒有任何語言,大概停頓了幾分鐘左右,佛對她微笑地離開了。接著母親對我說很不好意思,有件事情要我幫她圓滿,她常說要度化全體菩提仁愛之家的員工,我說要如何幫你呢?她說:「我完妹阿嬤要留一句世間最有福氣的好話給他們。就是這句『阿彌陀佛』,也是最有『福氣』的話,給全菩提的員工們結最後的善緣!」同時母親還特別指定,要我兩個女兒,用紅包袋親筆幫她寫上,寫了之後,每個紅包袋裡頭,要幫她各放進兩百元,感恩他們這十幾年這麼用心照護她老人家。此時我有種預感,母親好像似乎有一種預知時至的感覺!
  在這之前的日子裏,我每日為母親讀誦一本地藏經,並回向母親與她的冤親債主,祈求讓她將來往生無障礙。在她往生前兩個鐘頭左右,我發現母親的血氧濃度不太隱定,意識到母親可能隨時都會走的樣子。因仁愛之家大概距離我家開車,車程只要五分鐘左右到家,當下馬上開車回到家,拿起地藏經開始讀誦,並先回向給母親,希望母親得到佛力加持,圓滿地往生淨土!說也奇怪念到最後一句「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電話隨即響起,仁愛之家人員告知完妹阿嬤可能快要往生了!我便趕往前去。我相信,這是我一直以來,用最真誠心與願力,祈求阿彌陀佛,一定要讓母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也意謂了真正的因緣具足,是一切法從心想生!
  這就是印證經典所講的念佛成佛,我母親的後半生裡,天天精進念佛,即使身體常感不適。有一天我告訴她,菩提醫院院長打電話來給我,想要給妳辦住院就醫可好?母親說不要,看病也不會好,若院方又急救,動了她的大體不舒服,她會起瞋恨心,在那之際她必定墮地獄,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於是她堅決對我說,絕不可把她送醫,她只想要好好念佛等佛來接引就好。她告誡我,在病苦中,越要努力不懈地念佛,佛才知道她的誠心!阿彌陀佛終於感受到她老人家虔誠,所以真的來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身邊,做佛的真正法眷屬。
  她老人家常說念佛,佛可以幫她開智慧,也常對我說,善惡緣、順境逆境都要接受,佛菩薩要她經過大風大浪才能歷事練心,提升自己的境界,日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有指望。這都是佛菩薩替她安排的,所以她沒有任何抱怨,在人世間總要先把人做好,才能提升境界。她也說,在這一生中,一定要把往生極樂世界擺第一,才能究意圓滿,感恩彌陀的恩德。
  母親雖然已經走了,縱然心中萬般不捨,悲歡離合,聚散終是緣,一切塵緣只不過是妄念所聚合的緣而已,緣去是空,了解這世間根本,就沒有什麼是永恆。過去生、今生的緣,也只不過是個人各自修為而已。所以無論一切時一切處,相遇時要彼此包容善待,離別時隨順一切勿貪戀。看來母親念佛真的有得到地藏經裡所講的「佛的摩頂授記」,才有如此的智慧,也感謝母親不時提醒我一定要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的有阿彌陀佛存在。
  其實我一直都相信真的有阿彌陀佛!平常也很認真的與母親互相鼓勵,談論當中常與母親相應,法喜充滿!我也與她老人家約定,將來我們再次見面時,就在西方極樂世界做為永遠的法眷屬,永不受生死離別之苦。
  告訴妳們一個好消息,母親的骨灰火化出來後,出現了許多紅色、天藍色、黃色的舍利花,很漂亮喔!法師說,媽媽真的不簡單,以佛家來說,母親真的要成佛了,能燒出舍利花,就是應證了。她老人家真的做到了,同時也破除所謂的「迷信」,她示現給我們作了最好的楷模,也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們做了莫大的鼓勵,證明念佛成佛是事實。所以我們一定要放下自己的身心世界,認真念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
  
   
  改過遷善、精進念佛的住民——陳水義居士生西紀實女兒陳慧玲敬記
  
   佛陀要我們以苦為師,這世間較苦的人,較容易起出離心。
  父親之前跟我住,六十五歲時,我帶他去某一念佛會,參加助念團,每週一至周五念佛不斷,為時五、六年之久,但因緣之關係,他中斷了,並住大哥家,這時我心慌了,寫了一封信,鼓勵他繼續念佛,這封信父親好好地保存了下來。
  當我聽到醫生宣判父親的死刑時,當下馬上請求大哥,讓我帶父親回去照顧,因為家父時日不多,我必須幫助他發起菩提心,幫助他念佛求生淨土。因此父親在我那兒,一年半當中,跟著我聽經、聞法、念佛…。一天他突然問我:「死是怎樣?」我回答他:「死時不知自己死,只是進入一個夢鄉,這世間造善的人作好夢,造惡的人作惡夢,念佛的人面見阿彌陀佛到淨土,不求生死輪迴。」.
  一天,父親又問我:「什麼是菩提」?,我回答:「菩提就是覺,覺性、覺悟、覺什麼呢?覺六根,都是幻化不實的,六根就是咱這色身,色身以外的一切,都是六塵,簡單講:世間一切咱見的,所聞的、感觸的,一切都是幻想。不可執著子孫、財產,咱的肉體皆如是,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若無住,清淨就顯露了。心經也說:『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顚倒夢想,究竟涅槃。』咱的心就是根源。」
  家父在一○三年九月一日承蒙佛菩薩及徐秀寶院長、郭組長、彭組長、巫文賢夫婦等,幾位大菩薩的幫忙,順利住進菩提醫院及仁愛之家,直到往生,為期三個半月。
  在這短短的時間,父親的心境一直在轉變,初開始,父親無法接受我送他到老人院。「在家壽終」的觀念,使他一直吵著要回家,心中不悅。我告訴他,我一人無法照顧您,住這裡是佛菩薩的安排,三餐不用煩惱,又有善知識帶領念佛、講經,您的福報很大。又經巫文賢夫婦勸說,才慢慢放下。再來是,他無法接受突然癱瘓的事實,昔日的他很壯、很健康,所以打擊很大,心中默想:「爸辛苦了!」
  我有一女在很遠的國外,一日父親問我:「小蘋果何時回來?」我說三月一日,老人家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我便問他:「您上輩子的孫子叫何名?」他默默地閉著眼睛。
  一日父親說:「叫林某來幫我做氣功」,我不經思惟地說:「他無法救您,只有我才能救您,您閉著眼,我幫您做氣功,您由心中歡喜念佛。」我在幫父親做氣功按摩時,他閉著眼,我輕輕地說:「您念出聲看看。」就這樣「阿彌陀佛…」由他口中誦出,就這樣一直念…。
  一日我陪他念佛時,他念幾聲便喘氣不已,我說:「很累喔!」隔一會兒我問他:「您有沒有想要去阿彌陀佛那兒?」只見他瞪大眼睛看著我,我說:「您若不想去,念一百句也不會去,若歡喜要去,一句可到。」父親好似聽懂了,起了一個肯定的念頭。
  一日他叫我去領錢,我說:「您人躺在這兒,領錢做啥?」他答:「要買土龍」,我經思惟,大聲地回應說:「您又要殺生了!」我返頭就走了,還未到家,護士便打電話來說,父親有很重要的話要告訴我,我心不忍,又回頭去醫院。他一見我便說:「我已經轉了念,我不能再殺生,煮熟或是活的都不能吃,院長說我打針已無效,開刀也無效了!」我說:「拼念佛了!」當下父親合掌便說:「阿彌陀佛!您給我義務幫忙,我的子孫都交待給您了,從今以後我不殺生了,我要做善事、我要布施,現在開始,我就要念佛,去極樂世界了,阿彌陀佛……」站在旁邊的我深深感動,知道有救了,有救了…。
  第二天中午,我想去餵他吃飯,只見他兩眼神定,也不看我,也不說話,輕輕地用手將我拿的湯匙推開。這種神情,好像在告訴我「我心已定」。父親只告訴我:「你回去拼念佛,我在這兒拼念佛。」
  大約一週多,父親因喘得厲害,又住進菩提醫院,巫文賢夫婦去看他,父親說:「你們回去拼念佛,廻向給你父母(是父親的好友),我在這拼念佛,星期三我拼沒過,沒成功,星期日要繼續拼。」父親又對我說:「我星期日要走了!」受到驚嚇的我,心想那是五天後的事,怎麼會知道呢?那時心中五味雜陳,真不敢相信,五天後…?週六夜,我有所準備,吃完晚餐之後,以最清淨、最虔誠之心,大聲在父親床邊繞佛,整整一個晚上,感恩郭組長及夫人也前來助念。
  週日早上我和洪三持師兄繼續繞佛、念佛,中午,巫文賢夫婦及幾位好友,亦前來助念。果真於下午四點安祥往生。往生後,承蒙郭組長安排助念,以及巫文賢夫婦半夜助念,及幾位好友前來助念,共十三小時,全身柔軟、頭頂溫暖。「爸!您真的太殊勝了,祝福您!願您乘願再來,廣度眾生。阿彌陀佛。」
  

 
龍舒淨土文講記摘要( 續一)  ......簡智果老師   Top

  普勸修持五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
  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安下處者。
  修淨土之謂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
  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
  又如春月遠行。先須備雨具。驟雨忽至。則
  無淋漓狼狽之患。先備雨具者。修淨土之謂也。
  驟雨忽至者。大命將盡之謂也。無淋漓狼狽之
  患者。不至沉淪惡趣受諸苦惱之謂也。且先覓安
  下處者。不害其幹事。先備雨具者。不害其行遠
  塗。是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
  修乎。
  予一相識。平生多殺魚之罪。晚年得疾。有
  似中風。予憐其罪惡疾苦。乃往見之。勸念阿彌
  陀佛。堅不肯念。但與予說雜話。豈非為惡業所
  障疾病所昏。已不能回心念善。閉眼之後。將奈
  之何。故修此者。宜急早回首也。
  世間晝必有夜。寒必有暑。人所共知。不可
  隱者。若曰生必有死。人乃諱之。不肯說出。何
  大蔽也。蓋不知所謂我者。初不曾死。唯業緣盡
  而去耳。故不可不修淨土。以求蓮華中生。而受
  清虛之身無極之壽。以脫一切生死苦惱也。
  
  龍舒淨土文的普勸修持共有九篇,已經研究
  過四篇,現在要接著研究第五篇。這一篇文的大
  意即:「事豫則立」這四個字,出自中庸第二十
  章,魯哀公問孔子治國之道。孔子說:「凡事豫
  則立,不豫則廢。」豫即預之意。孔子對魯哀公
  說,任何事情預先有準備,就能成立、成功。沒
  有準備,就要荒廢、失敗。
  明末清初,大理學家朱柏廬的「治家格言」
  也說:「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掘井。」意即:
  我們應當趁著天還沒下雨,就要把門窗捆綁牢
  固。也不要到了口渴時候,才來挖井。這也是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的意思。本文就是
  強調這個意思。
  內容分兩科,「舉二喻勸早備」,及「舉二
  事勸早備」。
  第一小段內容:「譬如人入大城中…生蓮華
  中,不落惡趣之謂也。」這是先舉「入城喻勸」。
  「譬如人入大城中。」比方說有一個鄉下
  人,有事到大城市,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怎麼
  辦呢?
  「必先覓安下處。」安下處是指可以安頓行
  李,下塌歇息的地方。這個鄉下人必定得先找好
  旅館。
  「卻出幹事。」然後再出去辦事,內心就踏
  實多了,安定多了,怎麼說呢?
  「抵暮昏黑。」到了傍晚,太陽下山之後,
  昏天暗地。因為早已經訂好旅館,所以不必害
  怕。
  「則有投宿之地。」就可以有投靠歸宿的棲
  身地方。
  古代農業社會,不像今日工商業發達,旅館
  飯店林立。以前外出人口少,客棧也少,如果不
  先打點住宿的地方,恐怕就會流浪街頭,風餐露
  宿。太陽下山以後,農業社會夜裡點的是土豆油
  燈,或是煤油燈,因此外面是一片昏天暗地,若
  不先準備住宿,很可能東西莫辨,走投無路。
  以上是「舉喻」,接下來是「法合」。將前
  面所提出的比喻,會合到所指的事理上。
  「先覓安下處者。」前面所說覓安下處的比
  喻,是在說明什麼事理呢?「修淨土之謂也。」
  是在說明我們這一生,在生前就得先修持淨土念
  佛法門,並且信願堅固,念念願斷一切惡,念念
  願修一切善,念念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在
  我們這一生當中,就要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大旅館
  中,登記一座可以安神棲身的蓮花宮殿。
  「抵暮昏黑者。」比喻抵暮昏黑是說明什
  麼事理呢?「大限到來之謂也。」是在說明,我
  們這一期壽命結束,臨命終時,四大分散,我們
  的前六識都不起現行,處在昏天暗地的昏迷狀態
  之中。這時,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也叫做「神
  識」,正處在「亂心位」中。我們從無始劫以來,
  所造的有漏善惡業種子,爭先恐後,要起現行。
  平素如果毫無準備,則是手忙腳亂。這時候前途
  一片昏暗,我們的神識靈魂,即將隨著這些善惡
  業緣的牽引,輪迴於三界六道之中。
  「有投宿之地者。」前面所說有投宿之地的
  比喻,是在說明什麼事理呢?「生蓮華中不落惡
  趣之謂也。」我們事前有準備,平素信願堅固,
  老實念佛,將來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
  寶池的蓮花胞胎中,不致於再到三界六道中,生
  死流轉。以上「入城喻勸」,勸我們要趁早打點,
  修淨土念佛法門。
  雖然十方世界都有諸佛所教化的淨土,但
  是我們學佛的人,千萬不要三心兩意,拿不定主
  意,雙腳踏雙船,那就太危險了。要知道,若對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願不堅固,猶豫不決,這
  只有徒增困擾,自亂陣腳,自毀前程而已,因此
  要非常地謹慎小心。
  接下來第二個比喻叫「遠行喻」,就是出遠
  門,要到很遠的地方。
  「又如春月遠行。」春月就是正月、二月、
  三月,三個月。大家都知道春天三個月是雨水多
  的季節,所謂「春雨綿綿」,春天的雨水,滴滴
  答答,下個不停。又有一句成語「杏花春雨」,
  杏樹的花是在春天開,初春的時候杏花遍地,
  細雨綿綿不斷。我們在春天三月要出遠門,走遠
  路,怎麼辦呢?
  「先須備雨具。」必須先準備好雨傘、雨
  衣、雨鞋等雨具。為什麼呢?
  「驟雨忽至。」降下的雨水,忽然到來。有
  一句俗話說「春天後母面」,春天的天氣,就像
  後母的臉色,說變就變,晴時多雲偶陣雨,這就
  是春天的景象。
  但因為出遠門有了準備,「則無淋漓狼狽之
  患。」淋漓就是被雨水淋得全身濕漉漉的樣子。
  狼狽是兩種野獸的名稱,狼與狽。狽與狼相似,
  可是前腳較短,狽要行動,必須趴在狼的身上,
  沒有狼,它就不能行動。所以狼狽,也就是進退
  兩難,難以行動的意思。這句話整個意思是,因
  為春天出遠門,事先有準備雨具,就不怕衣服被
  雨水淋濕,全身難受,脫也不是,不脫也不是,
  這種進退兩難的窘境。
  以上是「舉喻」,接下來是「法合」。
  「先備雨具者。修淨土之謂也。」要走遠路
  出遠門,先準備好雨具的這個比喻,是在說明什
  麼事理呢?這是勸勉我們,在生前就要曉得,積
  集淨土法門的三資糧:「信願持名」。
  「驟雨忽至者。大命將盡之謂也。」大命就
  是天命,即上天賦給我們的壽命。這個驟雨忽至
  的比喻就是說,上天賦給我們壽命將要完了的時
  候。
  在四十二章經的第三十八章說:壽命將結束
  之時,不在數日之間,也不在飯食之間,而是在
  呼吸之間。一旦一口氣不來,剎那間即是來世,
  就如同春天三月的天氣,說變就變。
  「無淋漓狼狽之患者。不至沉淪惡趣受諸苦
  惱之謂也。」無淋漓狼狽之患者,這個比喻說明
  什麼呢?是說我們將來不至於墮入地獄、餓鬼、
  畜生三惡道,沒入苦海中,遭受種種憂悲苦惱,
  呼天不應,喚地不靈,走投無路,孤立無援的窘
  境。
  我們修持淨土念佛法門的人,若能預先準備
  好淨土三資糧,就是「深信、切願、力行」,這
  必定有所成就,否則就要失敗。
  淨土三資糧,第一,深信。何謂深信?略說
  三點:一、深信釋迦如來決無誑語。也就是深信
  釋迦如來所說的阿彌陀經中:「從是西方過十萬
  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今現在說法。」絕對是真實不虛的言語!
  二、深信彌陀世尊決無虛願。深信阿彌陀佛
  的前身,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決定不
  是虛妄不實,不能兌現的空頭支票。為什麼呢?
  因為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每一條大願之
  末,都說:「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不依照
  我前面所發的大願如願以償,得到兌現、滿足的
  話,我就不成佛。那麼請問:「法藏比丘成佛了
  沒?」法藏比丘成佛的名號,按照觀無量壽佛經
  以及無量壽經,叫「無量壽佛」。在小本阿彌陀
  經叫做「阿彌陀佛」。小本阿彌陀經云:「阿彌
  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在大本的無量壽經
  說:「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彼有世界,名曰極
  樂,法處比丘,在彼成佛,號無量壽,今現在說
  法。」由以上的經文可知,阿彌陀佛的前身,法
  藏比丘,早已成佛。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條大
  願,願願都不是虛願,願願都已兌現,願願都已
  圓滿,而後才成佛的。
  因此我們決定要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特別是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以及第十九願
  「臨終接引願」。在小本阿彌陀經說,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及極樂世
  界正報、依報的莊嚴相,發願往生,執持名號,
  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
  彌陀佛一定不違背祂在因地中所發的大願,而與
  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顯現在這個善男
  子、善女人的面前。這個時候,假若這個善男
  子、善女人只有一個「念佛的心」,沒有生起顛
  倒心,想念世俗金銀財寶、田園房舍的心。那麼
  西方三聖及諸大菩薩都必定前來接引往生到阿彌
  陀佛極樂國土。這是深信的第二點。
  三、深信六方諸佛絕無二言。也就是深信六
  方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
  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
  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意思就是說六方
  諸佛,即玄奘大師翻譯的十方諸佛,都在祂們所
  教化的世界裡,異口同聲,勸勉本國的眾生,應
  當深信實有西方極樂世界,並且要深信阿彌陀佛
  願力不可思議,大家都應當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
  界。這是深信的第三點。
  淨土三資糧接下來是切願,懇切的發願。也
  就是願將生平所修的一切善功德,回向西方,願
  生西方,心心念念欣羨嚮往西方極樂世界。而且
  又發廣大菩提心,願我往生西方,在「花開見佛
  悟無生」之後,乘願再來,廣度一切眾生。
  第三、力行,努力修持念佛法門。念佛法門
  又分四種:一、實相念佛。就是念自性天真佛。
  二、觀相念佛。就是請一尊萬德莊嚴的阿彌陀佛
  聖像,很恭敬專注地瞻仰佛像,詳見十六觀經,
  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第八觀,聖像觀。三、
  觀想念佛。就是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報國土,正
  報佛菩薩的莊嚴相。如觀無量壽佛經中有五觀,
  極樂世界依報莊嚴:七寶池、八功德水、琉璃
  地。還有七觀,極樂世界正報莊嚴,有華座、阿
  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在往生論更講
  得詳細,依報有十七種,正報有十二種。四、持
  名念佛。就是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這是小本阿
  彌陀經所最重視的修法。在以上這四種念佛中,
  以持名念佛「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
  速」。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古德
  就判定持名念佛為「徑中徑又徑」,是治癒我們
  凡夫眾生,生死輪迴大病的捷徑中的捷徑。以上
  是往生西方淨土三資糧。
  因此若不及早準備,將來臨命終時,恐怕
  會手忙腳亂,前途渺茫,或者墮入三惡道中。反
  之,如果能夠盡早儲備三資糧,將來臨命終時,
  必能安詳自在,往生西方,這就是本文主題:
  「事豫則立」的意思。
  以上說過兩個比喻之後,王老居士勸我們
  說:「修淨土不妨事」。或有懷疑,修淨土念佛
  法門,就不能做世間的事?絕對不是!我們要知
  道,這不妨礙從事農、工、商、法、醫各行各業。
  修淨土,不但不妨礙我們辦世間的事情,反而還
  有大幫助。為什麼呢?如果懂得修淨土念佛法
  門,那麼對於未來,由於已經知道有了歸依處,
  所以我們的心會很安定,無需憂慮。又因為平素
  常常念佛的關係,常夢到佛菩薩,反而讓我們更
  順利、更圓滿。
  大家可以看淨土十要的「淨土或問」第
  二十一則,說到「念佛十大勝利」可知。其中第
  一條就說:「念佛之人,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
  將,及其河沙眷屬,隱形保護。」第二條則說:
  「念佛之人,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菩薩
  等,一切菩薩常隨守護。」第三條則說:「念佛
  之人,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
  攝受此人。」乃至第十條說:「念佛之人,命終
  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
  聖眾,執金蓮華,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
  際,受勝妙樂。」因為修持淨土念佛法門,有以
  上所說的十大勝利,因此能令我們從事世間各行
  各業,更加順利、成功、圓滿。
  我們再看「往生集」第三卷,「黃打鐵」一
  邊打鐵,一邊念佛的例子。以前有一位黃打鐵,
  未念佛前,打鐵時,站在火爐旁邊,常覺燥熱,
  而且久站打鐵,常覺得腰酸背疼。後來學會一邊
  打鐵:「叮叮噹噹」,一邊念佛:「阿彌陀佛」。
  或一邊拉風箱,一邊念佛。日久功深,一打鐵自
  然就念佛。站在爐邊,也不覺得燥熱了。手也不
  酸,腰也不疼了。臨命終的時候,還在打鐵,
  說了一首偈頌:「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
  近,我往西方。」站著就往生了,多麼自在。所
  以我們「修淨土不妨事」。念佛與生活事業,不
  相妨礙。
  既然修淨土,不妨礙辦世間一切事業,所
  以這一段的最後一句,反問大家:「人為何而不
  修乎?」一般人為什麼不來修這個「下手易而成
  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的淨土法門呢?假若有
  人,根本未曾聽聞過佛法,也未曾遇到淨土念佛
  法門,這種人或許他善根尚未成熟,這個我不便
  過問。但是對於聽聞過佛法,有遇到淨土念佛法
  門的人,假若他還不知道趕快加功用行,早早念
  佛,發願將來求生極樂世界,那就太可惜了。以
  上是第一大段,「舉二喻,勸早備」竟。
  接下來第二大段「舉二事,勸早備」又分兩
  段,「特別事勸」跟「普通事勸」。先看「特別
  事勸」:
  「予一相識。」我有一位相互認識的朋友。
  「平生多殺魚之罪。」平常造了很多殺魚的
  罪業。
  「晚年得疾。」到了年老的時候,得到一種
  病。
  「有似中風。」類似腦血管病變,半身不
  遂,語言發生障礙。
  「予憐其罪惡疾苦。」我可憐他。為什麼可
  憐他呢?因為殺業的罪最重!當前的病苦,只是
  花報而已,其果報如何呢?在「八十華嚴」十地
  品記載: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
  畜生。若生在人道之中,得二種果報:一則短
  命,二者多病。因此可知這位朋友現在所得的病
  苦尚小,將來的果報,則是墮入三惡道,千萬億
  劫,求出無期,這才重呢!
  「乃往見之。」王老居士就去看他。
  「勸念阿彌陀佛。」王老居士勸他念阿彌陀
  佛。為什麼呢?印祖說「念佛方能消宿業」。在
  「淨土或問」記載「佛十大勝利」之六云:「先
  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怨命,彼蒙解脫,更無
  執對。」再也沒有冤家仇人,冤親債主,前來找
  你對質討命。
  「堅不肯念。」可憐這位朋友頑固不化,堅
  持不肯念佛。
  「但與予說雜話。」只是跟我說東道西,胡
  言亂道,說一些與佛法無關的世間雜話。
  「豈非無惡業所障。」這難道不就是他的
  心,被往昔所造殺生惡業所障礙住。
  「疾病所昏。」又被病苦沖昏了頭,因此沒
  有善根,不肯接受佛法。
  「已不能回心念善。」現在他已經不能回心
  轉意,改惡向善了。
  「閉眼之後。將奈之何。」將來兩眼一閉,
  死了之後,將怎麼辦呢?必然要墮入三惡道中。
  「故修此者。宜急早回首也。」所以我們修
  行淨土念佛法門,應當要趁早回心轉意,儲備淨
  土三資糧,不要拖延啊!
  有人以為蓮池大師的《往生傳》第二卷中,
  記載唐朝張善和,平日以殺牛為業,到最後卻能
  夠說:「佛來迎我。」隨即往生,這是為什麼
  呢?因為他過去曾經多生修行,卻沒有結果。此
  生隔陰之迷,所以不知道念佛。後來得到善知識
  的開示,用種種善巧的言語來安慰開導,並為他
  演說最微妙的淨土法門,教念「十念法門」。這
  個愚痴的罪人,以至誠懇切的心念佛,每一句念
  佛聲中,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因此往昔所種
  的善根成熟。此乃特殊因緣,我們千萬不可心存
  僥倖,不早做準備。王老居士勸我們「莫待老來
  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要趁早回頭,莫再
  蹉跎歲月,虛度光陰了。
  以上「舉二事,勸早備」之「特別事勸」竟。
  接下來是「普遍事勸」。
  「世間晝必有夜。寒必有暑。」世有遷流變
  化的意思,這是指時間而言,所謂時間三世,過
  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說文解字:「三十年為
  一世。」所以「世」的異體字「丗」或「卋」寫
  成三個十。再看間,間隔、界線的意思,是指空
  間,空間有十方,所謂四方、四維、上下。十方
  約「橫」而言,三世約「豎」而言,佛經有「橫
  遍十方,豎窮三際」之說。
  淮南子原道訓注云:「四方上下曰宇,古往
  今來曰宙。」所以宇宙不外就是時間、空間的總
  和,因此「世間」、「世界」、「宇宙」這三個
  名詞,意義是相同的。在佛法中說有兩種世間:
  一、有情事件,指一切有情眾生。二、器世間,
  指一切有情眾生所依之居住的山河大地、日月星
  辰等,好像器皿,能夠容受眾生,所以稱為器世
  間。
  「佛說八大人覺經」中說:世間無常。世
  間萬事萬物不論有情眾生,或是無情世間,山河
  大地都是生滅變化,不能常住的,所以是世間無
  常。
  這裡世間無常的實況就是:「晝必有夜。寒
  必有暑。」在宇宙之中,有白天必定有晚上。有
  嚴寒的冬天,就必然有酷熱的夏天。
  「人所共知。不可隱者。」這是人人都知道
  的事情,事實擺在眼前,不能隱藏。
  「若曰生必有死。人乃諱之。」如果說有生
  必定有死,這也是世間的事實。可是一般人竟然
  避諱說這一個字。
  「不肯說出。何大蔽也。」不願意說死這個
  字,為什麼要這樣隱蔽、忌諱「死」這個字呢?
  在書上的眉批,有「國不可諱言亂,當求撥
  亂之道。人不必諱言死,但求脫死之方。」就是
  說,我們國家這裡有亂臣賊子,就應當去尋求治
  理亂世,使國家恢復國泰民安的方法。而我們一
  般人不需要避諱死字,只應當要去尋求解脫生死
  的方法。
  「蓋不知所謂我者。初不曾死。」這是因為
  一般人,不知道所謂的「我」—生命體,或生命
  的根本,佛學中的唯識學,稱之為第八「阿賴耶
  識」(生命的主人),從過去無始劫以來,就在
  三界六道中,輪迴不停,本來就沒有「死滅」過。
  「唯業緣盡而去耳。」只是從過去無始劫以
  來,他就隨著善、惡業緣的牽引,到六道中的某
  一道去而已!
  「故不可不修淨土。」因此之故,咱不能不
  修淨土念佛法門。
  「以求蓮華中生。」仰賴阿彌陀佛的四十八
  大願,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將來也能跳出六
  道輪迴,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的蓮花胞
  胎中。
  「而受清虛之身。」就受用到清淨如虛空的
  身體,不同於六道凡夫肉骨凡胎之身。
  「無極之壽。」又受用到與佛一樣,無量無
  邊的壽命。
  「以脫一切生死苦惱也。」憑藉著淨土念
  佛法門,就可以徹底解脫分段、變易兩種生死苦
  惱。何以故?彌陀疏鈔問辯》云:「言蓮華化
  生,則便離『分段』;一生不退,則終離『變易』
  也!」
  所以龍舒淨土文的後面,也有一篇「備
  說」:「晝必有夜。必為夜備。暑必有寒。必為
  寒備。存必有去。必為去備。何為夜備。燈燭
  床蓐。何為寒備。衾裘炭薪。何為去備。福慧
  淨土。」
  一天之中,有白天就必定有晚上;因此人人
  都知道在白天要為晚上先做準備。一年當中,有
  赤熱的夏天,必然就會有寒冷的冬天;因此人人
  都知道在夏天應當為寒冷的冬天預作準備。
  人生下來在世間,百年之後,必然要離開這
  個世間;「人生自古誰無死?」有生就有死,這
  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怎麼辦呢?我們必定要為
  將來離開世間預作準備。一切物種之中,最有靈
  性,最有智慧的人類,怎可目光如豆,知小不知
  大,知近不知遠呢?
  接下來講,白天如何為夜晚做準備呢?要準
  備油燈、蠟燭、床鋪、草蓆,就是照明的設備,
  休息的物品。在大熱天,怎麼為寒冬做準備呢?
  要準備棉被、毛衣、煤炭、木柴這些取暖之物。
  最後,要如何為將來離開這世間做準備呢?
  就是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多積福德;以及向
  外廣學多聞,向內自淨其意,求取智慧,最終求
  生西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