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導覽

菩提家訊第59期

創辦人朱斐老居士憶念會性法師的菩提緣

董事長簡金武居士助念之殊勝功德

編輯部敬錄蕭慧心老居士手稿摘錄

院民念佛老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淺說(五)

法務組長郭宗旻略述DNR手環的緣起

編輯部本家院民進住情形報導

淨喜院民李芳德居士往生記實

社工員高靖翔安養長輩─耶誕茶會

社工員許鳳玲養護長輩─冬至耶誕節慶活動

社工員高靖翔生命記憶─蘇爺爺

照服員李碧涵生活中的感動(之一)

照服員鄭妙珍生活中的感動(之二)

憶念會性法師的菩提緣 ......創辦人朱斐老居士   Top

  一、獅山之寶菩提法子
  會性法師,民國十七年出生於新竹縣南庄的客家人,獅頭山就屬於南庄,他從小就在山上的元光寺打雜,並親近一位到過大陸觀宗學社學天台教的妙清老法師,會師未出家前小名月亮,人多喜歡與他接近,可以借光得益。妙老法師圓寂後留給會師許多木板經書,得益匪淺,就逐漸萌生出家的念頭。於三十六年在元光寺出家。是年斌宗老法師在元光寺講地藏經,會師任侍者並將老法師所講的閩南語譯成客家話,山僧全為客家籍,不但使會師對天台教理發生了興趣;同時,會師一句不漏的譯話,真是一鳴驚人!山僧無不驚歎不已!同年又去新竹聽斌宗老法師講楞嚴經,三十七年斌老又應邀到獅山勸化堂講阿彌陀經,會師與斌老門人同任覆講。會師聽完這三部經後,對天台教義打下深厚的根基,受益匪淺。
  三十七年中壢圓光寺禮請南洋慈航老法師來台成立台灣佛學院,會師入院受學,慈老識人知會師是一人才,除一般教課外,另外每晚為會師一人秉燭講大乘起信論。又常追隨慈老到台中各地宏法時之譯語。最後慈老在汐止傳法時,法子十人中有二人為本省籍,其中之一即會性法師是。慈老又名菩提,是為會師初次與菩提結法緣者。
  會師住持獅山元光寺時,因山上無大藏經,曾懇請慈航老法師之徒孫優曇法師,在香港代請大藏經一部,寄到時因山下郵局代辦所無法送上山,於是經會師動員全山僧尼,每人捧持一本,輕易地送到山上三千六百級石階最高的元光寺。所以會師亦被眾僧公認的獅山之寶,此亦菩提之法緣也。
  二、獅山元光寺開大戒
  菩提樹創刊號時,封面裡頁刊出「獅山風光」一頁,由承印工廠經理林雲鵬攝,特請本家秘書從該刊下載過來以饗本家讀者。此亦會師菩提緣之一。
  會師本人在大仙寺接受三壇大戒,這是寶島台灣首次開戒。此後會師出任元光寺方丈後,也舉辦了一次三壇大戒,許炎綾居士以菩提樹記者身份替我攝取了許多鏡頭,今亦由秘書從舊刊中錄出。其中一張團體照上,台中去山上求戒的男女居士特別多。男居士有許炎墩等。其中年齡最高八十多歲的是我岳母鄧老太太。這也是菩提法緣。
  三、美籍李豪偉博士等登山叩關
  還有頗值得一提的是,樹刊美籍作者李豪偉博士等,聽說會師在山上閉法華關修行,他們要求去叩關請示。由我陪同登山到法華關,供養法華三經給法師留作紀念。我也攝取了一些照片,也請秘書錄出供眾閱覽,但不知這些照片年久還清晰否?此亦菩提緣耳。
  四、會師與本家創辦的菩提緣
  照片太多了沒有篇幅可容得下,再說一些本家的菩提因緣,也與會法師有關。因為會法師在關中法體失調----病了,原因是山上的飲水完全靠天落水池,山僧多患腸胃病,會師掩關,更少運動。我得悉後就邀于凌波醫師同去山上探視。並為法師聽診。若如此長期下去,病只可能加重。於是建議必須出關下山治病始為上策。後來法師與寺眾商議後就下山來到台中,駐錫菩提樹社,我家讓出六壘一間給法師休養,時雪公老師住在左鄰樓上打通,請老師每天為會師以漢方治病。內子為會師煎中藥服用,約月餘師病見愈,由其弟子等陪同去屏東萬巒,新建精舍宏法至今。
  由於我與于凌波赴獅山叩關治病的因緣,台中之有菩提仁愛之家,即由此而起,因此會性法師實即是本家的創辦始緣人。這不也是會師的菩提緣嗎!阿彌陀佛。
  五、會師著述中最重要的《大藏會閱》的菩提緣
  會師的一生中著述甚多,如無量壽經五譯節本講錄、讀印光法師文鈔記、阿彌陀經講錄、藏頭文集等。其中最重要的巨構《大藏會閱》,曾在菩提樹連載。這可說是非常的菩提法緣了。
  -------弟子朱斐於二○一○年元宵節前寫於滬寓

 
助念之殊勝功德 ......董事長簡金武居士   Top

  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講於台中蓮社助念團聯誼會
  社長、諸位助念菩薩、大德蓮友:
  末學能來參與蓮社助念團聯誼會,深感榮幸,因時間寶貴,僅提出二點,與大家共勉。
  第一、助念即是修行菩薩道
  大家皆知菩薩之六度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而助念即是六度齊修。
  一、布施:助念者以此一句佛號去幫助臨終者提起正念,此一句萬德洪名「阿彌陀佛」佛號,即是無上甚深微妙之法,即是「法布施」。
  助念者以此一句佛號去安慰、引導臨終者安詳生西,即是「無畏施」,故助念即是在修布施波羅蜜。
  二、持戒:助念者以清境之身、口、意,三業來念佛,口念、耳聽、心入,三業清淨,即是修持戒波羅蜜。
  三、忍辱:助念之時,能夠忍下來,不畏風雨、不畏寒暑,皆去為眾生助念,即是修忍辱波羅蜜。
  四、精進:為了助念,不分晝夜,不疲不厭,率先前往,毫不推辭,即是修精進波羅蜜。
  五、禪定:助念時,放下萬緣,一心念佛,將心安住在佛號上,心不外馳,不起雜念,即是修禪定波羅蜜。
  六、般若:大家雖一心一意為臨終之人助念,但是大家卻也了解三輪體空之道理,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修般若波羅蜜。
  因此一心念佛的助念,即是六度齊修,即是修行菩薩道。
  
  第二、助念即是第一大功德
  梵網經云:「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蓮友及其親人在病危、臨終之時,我們發心為彼助念,乃至幫對方助念到最後一口氣,令其安詳西歸,由此可知,看病福田已是第一福田,更何況去為彼助念,其功德豈不是更加殊勝乎!而且能夠為臨終者,以佛號助其提起念佛之正念,排除臨終之障礙,令其能夠蒙佛接引,往生極樂,脫離生死苦海,其功德實在無量無邊。
  印光祖師在「臨終三大要」中開示云:「成就一人往生淨土,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議」。助念者為臨終者助念,助其往生極樂世界,蓮池海會,花開見佛,悟無生忍,乘願再來,廣度眾生,普利一切諸含識,此皆今日在座之諸位參與助念之大德,所成就之功德也,故曰:「助念即是第一大功德。」
  今謹在此至誠回向:「助念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剎」。最後恭祝大家閤家平安,法體康泰,光壽無量,阿彌陀佛。

 
蕭慧心老居士手稿摘錄 ......編輯部敬錄   Top

  賦謝炳公贈珠一絕
  菩提顆顆憶明公親賜念珠感不窮
  指上圓光心上佛數來百八與鐘同
  賦呈炳南老師
  此生何幸晤高賢一棹慈航渡大千
  願遂虔心諸善信清修同證紫金蓮
  念佛口占
  其一
  仰望金台萬丈梯焚香朝夕念菩提
  願求一滴楊枝水洒向人間醒眾迷
  其二
  福慧從來不易求前因後果未曾修
  空門畢竟深如海念佛于今悔白頭
  其三
  娑婆何處得清閒苦海沉淪不忍看
  每誦金經多感化彌陀一念一心安
  
  
  蕭慧心老居士,為雪公早年弟子台中蓮社弘法班成員,時稱十姐妹之六。自親承雪公教導,即以佛法接引蓮友、嘉惠大眾為己任;如詹金枝師姑親近台中蓮社導師李炳南老居士之因緣即為其所接引,本家前黃碧玉師姑也因聽聞蕭居士講解佛法而成為長期志工,可見蕭居士為報佛恩、師恩,不餘遺力。菩提醫院籌備期間,隨大眾共同參與策劃,並任原菩提救濟院(菩提仁愛之家之前身)第一屆董事。後年歲漸長,入住原安老所自費耆德樓安養,並於所內往生。蕭老居士留世文獻闕如,無緣了解行止。近日因緣俱會,由黃文源居士及秋子師姐提供「炳南大師感懷--慧心手書」影本乙份,後註80.11.12慧心師姑贈,內有數篇紀念居士與雪公之師徒因緣。文中個人特殊之感應雖無從查考,然經由居士之手書,可略知居士
  有幸恭逢諸多殊勝因緣。謹請林芳羽小姐恭錄電子稿,以補本家前賢生平事略文獻之不足。
  秘書謹按2009.09.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淺說(五) ......院民念佛老人   Top

  第二十一願三十二相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假設我成佛的時候,我國境裡的人民,每人都圓滿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不成佛。)
  極樂國中,人民都圓滿成就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相是我們世間認為最好的相,三十二種貴相。因此,佛應化在我們世間就顯這個相。「觀無量壽佛經」說,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裡有八萬四千隨形好,這是報身佛的相,這還是佛的方便說法。實際上阿彌陀佛有無量殊勝的相,每一相裡有無量隨形好。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只是適應我們地球上眾生的根器而說的。至於法身佛,真正的法身無相,實相無相。
  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只是佛應化在我們世間的相。實際上阿彌陀佛有無量的相好,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就跟佛一樣有無量相好。為了適應地球上人類的觀念,認為三十二種貴相是最好的相,佛便說極樂世界人民都成滿三十二種大人相。
  三十二大人相是:一、足安平相。二、足千輻輪相。三、手指纖長相。四、手足柔軟相。五、手足縵網相。六、足根圓滿相。七、足趺高好相。八、如鹿王相。九、手長過膝相。十、馬陰藏相。十一、身縱廣相。十二、毛孔青色相。十三、身毛上靡相。十四、身金光色相。十五、常光一丈相。十六、皮膚細滑相。十七、七處平滿相。十八、兩腋滿相。十九、身如獅子相。二十、身端正相。二十一、肩圓滿相。二十二、口四十齒相。二十三、齒白齊密相。二十四、四牙白淨相。二十五、頰車如獅子相。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二十七、廣長舌相。二十八、梵音深遠相。二十九、眼色紺青相。三十、睫如牛王相。三十一、眉間白毫相。三十二、頂成肉髻相。
  
  第二十二願一生補處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假設我成佛的時候,十方佛土的菩薩大眾,如果生到我國來,都必定成為一生補處菩薩,保證決定成佛。如果有人先要度眾生,願意提前到比較苦的地方度眾生,也都可以滿願。如果不能這樣的話,我不成佛)
  他方佛土的眾生,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就決定證得「一生補處」,再一轉生就補佛位。現在兜率內院的彌勒菩薩就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下生人間,三會龍華就成佛。他方世界的一切菩薩、一切眾生,只要生到極樂世界,「究竟必至一生補處」,保證一定成佛。「究竟必至」就是保證,保證可以證得一生補處,保證一定成佛。「除其本願自在所化」,有人先要度眾生然後再成佛。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先要度盡眾生才成佛。他是等覺菩薩,他可以做。我們凡夫如果沒有先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願不能成就,能力不足。要先往生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大願力的加持才有能力。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若是自己的本願要先度眾生,急於度眾生的人,他不在極樂世界成為一生補處,他「被弘誓鎧」,拿宏大的誓願、四弘誓願作為鎧甲(就如現在的裝甲、防彈衣)用來保護自己。這些菩薩要到像娑婆世界這類較苦的國土,到種種穢土去教化救度一切有情,勸發信心,修菩提行,就要以四弘誓願來警惕自己、策勵自己。「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這些菩薩到過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大願的加持,已有種種大神通,可以自由自在到十方佛國參訪、度眾生、修行、供養諸佛。他們要不停的作種種功德,培養自己的實力,作為度眾生、作為未來成佛的資本「積累德本」。為了要教化有情,就必須要「修菩薩行」、行普賢道「修習普賢之德」。修功德、度眾生就是修菩薩行、行普賢道。有了這樣宏大的誓願,就有能力「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可以隨時生到他方世界,如娑婆世界等等穢土,在人道度人,也可以自願出生到畜生道、生到鬼道裡去度畜生、餓鬼,這些都是大菩薩偉大的行動。
  「普賢之德」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願王在人生最後的時刻,一切諸根敗壞,什麼都不行了,什麼也不能跟著自己了,此時唯有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在前引導,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化生。
  如果我們只生到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的話,還是凡夫,雖然承阿彌陀佛大願加持已具有神通,但還不能像地藏王菩薩一樣,入地獄度眾生。要到地獄度眾生,就要上升到「實報莊嚴土」以後才有能力做到。
  若沒有自覺就想度人,往往是害人。所以必須要自己修習圓滿,再說法度眾生,才能給眾生真實的利益。極樂世界的菩薩,一切都修學圓滿,願意到十方較苦的世界度眾生,都可滿願。雖在穢土,不會因種種因緣墮落,這都是仰賴阿彌陀佛大誓願力的加持。
  
  第二十三願供養諸佛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假設我成佛的時候,我國境裡的菩薩,得到佛的加持,如果不能在極短的時間裡,普遍到無量無數億十方諸佛國供養諸佛的話,我不成佛。)
  供養諸佛,表示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而且要在一食之頃的極短時間內,普遍到無量無數億十方諸佛國供養諸佛,這全顯極樂世界延促同時的事事無礙。
  『阿彌陀經』說:「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要解』說:,「食時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議。不離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時回還也。」極樂世界一聲一塵、一剎那,全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生到極樂世界則功德甚深,與十方佛國隔而不隔也。
  所以極樂國中菩薩,得到阿彌陀佛大願的加持,能夠在極短的一食之頃,遍歷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供養諸佛。
  
  第二十四願供具隨意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假設我成佛的時候,我國境裡的菩薩要供養諸佛,在諸佛前顯發他們的功德根本,所需要的種種供養之具,如果不是立即如意現前的話,我不成佛。)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要供養諸佛,想要用某些供品,只要心一起念,供品就立刻如意的出現在諸佛之前,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願文說:在「諸佛」前,他們要供養的不只是極樂世界的佛,也要供養十方世界諸佛,當然也包括我們的釋迦牟尼佛。隨著他們的起心動念,供品立刻就出現在諸佛的前面,沒有時間的間隔,也沒有空間的間隔,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
  極樂國中菩薩,在一發念的剎那之間,就能以所想要的種種殊勝供品,供養十方無量諸佛,就是極遠處的佛也能同時普遍供養。極樂國中人民雖然程度有懸殊的差別,但仗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加持,才生起供養之念,諸佛已全攝受。因果同時,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略述DNR手環的緣起 ......法務組長郭宗旻   Top

  DNR為DoNotResuscitate的簡稱,意謂病人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時,願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四條、第五條及第七條第一項第二款之規定,作如下之選擇:(一)願意接受緩解性、支持性的醫療照顧;(二)願意在臨終或無生命徵象時,不施行「心肺復甦術」CPR(包括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並簽妥意願書後寄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彙整,送衛生署轉中央健保局鍵入其健保IC卡註記欄內。
  此舉對臨終者,實慈悲至極,以人至臨終時,諸根(眼、耳、鼻、舌、身、意)散壞,四大(地、水、火、風)漸漸分離,如生龜脫殼般的痛苦,如能尊重其DNR的意願,在其所信仰的宗教祝禱下,莊嚴安詳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可說是一生最大的福報。
  本家為一佛教機構,一向秉持創辦人手訂的四大誓願:(一)施診施藥;(二)精神安慰;(三)祈禱法會;(四)助念往生,而履行之。兩年前,菩提醫院由學佛的院長經營以來,更加落實老人及病患臨終關懷及助念的工作,嘉惠許多學佛者。唯於去(狦)年初台中蓮社吉祥班一位老班員,在本人未確認是否簽署DNR,又連絡不到家屬的情況下,基於遵守醫療法規定,施行CPR無效,才進行助念程序;而六月間又一位曾服務於明倫月刊社多年,亦是蓮社彌陀班老班員,早已簽署DNR及臨終不急救、需助念的交代事項,因其於深夜12:50突發心肌梗塞,緊急送醫急救後無效,才連絡助念。以上兩個特案引起蓮社多數蓮友關切,於是由蓮社社長召集三部主任及本家、醫院重要幹部研商,得一結論:為使蓮友、老人及病患臨終無障礙,本家除了由社工組積極推動DNR簽署外,並針對已簽署者,再給予配戴DNR手環,以增加一道關卡,俾遇緊急狀況,在醫院還來不及讀取IC卡資訊時,先掃除被CPR急救的障礙,得以安詳往生極樂。
  地藏經云:「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華嚴經亦云:「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蓮社師長大聲的疾呼,本家及醫院全體大力的倡導DNR簽署及配戴手環,如果本人不加緊用功念佛、改掉惡習的話,恐誠如蕅祖云:「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凡我念佛蓮友若善能體會兩位老班員的示現,不以配戴DNR手環為往生極樂的唯一依靠,而能更加勇猛精進,如蕅祖所云:「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的地步,則方不負蓮社師長及本家、醫院同仁們的這番用心。同時亦懇請家屬發慈悲心、孝順心,能確實遵照自己長輩DNR的意願,圓滿完成其人生最後的一件大事,此乃「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的實踐,亦是盡大孝的模範。

 
本家院民進住情形報導 ......編輯部   Top

  截至目前(98年12月31日)本家院民人數共計238人。
  ◎安養院民計:62人。男23人,女39人。
  公費安養:19人。
  自費安養:43人。
  ◎養護院民計:170人。男59人,女111人。
  公費養護:21人。
  自費養護:149人。
  ◎本家收容:1人。男1人。
  ◎日托臨托:2人。女2人。
  ◎終身安養:3人。男1人,女2人。

 
院民李芳德居士往生記實 ......淨喜   Top

  李芳德居士,民國32年7月5日生於彰化縣花壇鄉,其母為一虔誠基督徒,故年輕時亦隨母信仰基督教。民國59年與台中縣石岡鄉黃秋霞女士共結連理,育有二女,現已成家。民國85年受其姑媽影響,改信佛教,因俗事繁忙,未能深入,喜好佛書,而多束之高閣,其夫人家事之餘,經常翻閱,而較深入佛法,夫妻倆因此於菩提道上,互相提攜。李居士亦曾發心受過皈戒。
  民國86年後李居士因熱心公益,喜歡助人,故先後加入了佛教團體、台中市政府社會處及署立台中醫院志工隊,因表現優異,獲選兩任志工隊隊長。
  民國97年9月1日出勤台中市政府社會處工作時,突腦溢血暈倒,經送台中醫院急診後轉ICU氣切急救,雖救活,然以右半身癱瘓,經幾個月的醫治,家裡積蓄已將耗盡。其夫人請求台中縣政府幫忙,希能安置本家,然本家不收氣切病患,其夫人懇切求阿彌陀佛及地藏菩薩慈悲加被,而李居士竟然在五天內,精神恢復清醒且氣切傷口完全癒合,有關「養護月費」問題,更是不可思議的解決了,於是12月24日如願的進住本家。
  進住後,其夫人每日來陪他念佛,充當特別看護,常推他到菩提醫院復健,每當經過太虛紀念館大殿前,其夫人都帶領著他一起祈求阿彌陀佛,能早日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亦鼓勵李居士不要退道心,要信願持名求往生,希望能在菩提仁愛之家安祥捨報,圓滿佛事。其虔誠之心,亦感動了本家護理人員發心念佛,每當要幫李居士洗淨換尿布時,照服員都將「阿公,阿彌陀佛」掛在嘴上,久而久之,自他兩利,護理長及社工人員都常鼓勵他「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民國99年1月5日李居士往生的前一天下午,其夫人要淨喜至其身旁鼓勵幾句,此時,李居士已非常虛弱且呼吸急促,經幾句鼓勵後,問其願不願意往生極樂,李居士點頭說好,請他念一句佛號,以表誠意,他隨即使出全力,清楚的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儘管才一句而已,卻讓人感動萬分、安慰不已!當晚,李居士似迴光返照,精神轉好,一直注視著佛像,而其夫人亦在旁為其助念。隔日上午6:45血壓遽降、呼吸微弱,護士將整張床輕輕的移至八樓助念室,七點整李居士於佛號聲中安詳往生,本家學佛的院民及蓮友們輪班助念八小時後,移至聖蓮室,淨身更衣時,全身柔軟、面像莊嚴。
  嗚呼!李居士於臨終時,能排除一切障礙,安詳捨報生西,其夫人護持之功厥偉,此真菩提眷屬矣。

 
安養長輩─耶誕茶會 ......社工員高靖翔   Top

  白雪飄飄,鹿鈴霄霄,二○○九年的耶誕節正逢寒流來臨,增添了過節的氣氛,本家在12月24日平安夜的當天邀請安養長者一同共度耶誕節慶,以溫馨歡樂的氣息化去冬季朔風的凜冽。
  今年的耶誕節本家邀請了一位身穿紅衣的慈祥老人,乘著柔和的音符,飛過仁家灑下祝福,爺爺奶奶各個展露笑容,張開雙臂迎接祝福。此次的活動結合了「歌唱同歡」、「腦力激盪」和「神秘嘉賓-耶誕老人送溫情」來呈現節慶氣氛,且對於鬍鬚皚皚裝扮下的耶誕老人真實身分-王爺爺,長輩雖了然於心,仍紛紛帶著既新奇又興奮的心情急著和耶誕老人於耶誕樹下拍照留念,對爺爺奶奶們來說也是一個特別的體驗。
  在耶誕樹上耀眼的綵燈散發出的星光爍爍陪襯之下,爺爺奶奶以優美的歌聲充當耶誕優揚的鐘聲,將所有煩惱與苦悶留於過往的歲月中,隨著樂符以歡笑喜悅邁向嶄新的開始。
  由於耶誕節在西方的文化中相當於過年,因此,藉此活動讓爺爺奶奶以不同的形式向二○○九年裡春天的生氣盎然、夏天的翠綠蔭蔭、秋天的碩果纍纍、冬天的白雪皚皚做一個道別,以輕聲的問候、誠摯的祝福,迎接即將到來的一年。
  藉以溫馨家庭式的聚會形式,讓爺爺奶奶們一邊享用美味的蛋糕西點、甜品,一邊歡唱同樂,聽著台前主持人的謎題,做一下腦力激盪。當主持人尚在說明題目的同時,爺爺奶奶們早已手舉高高欲發言,幾位活力十足的長輩則是揮舞的雙手迫不及待的說明答案,期待能獲得大獎。
  在耶誕老公公的歌聲搖曳下進入活動尾聲,爺爺奶奶帶著歡愉的心情,相互攙扶至出口處與耶誕老公公道別,接過耶誕老公公親手遞上的結緣品,並合掌表感恩,其實,真正促使爺爺奶奶快樂的來源是那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互動情感,引發了愉快的念頭和幸福的笑容。
  透過一個半主導的活動形式,邀請長輩擔任活動殊角,提供一個舞台讓長輩們有機會展現才能,提升自我肯定,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增進人際網絡的凝聚力。

 
養護長輩─冬至耶誕節慶活動 ......社工員許鳳玲   Top

  十二月份有兩大節慶:冬至與耶誕節,「冬至」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在氣候上作為寒暑交替的轉捩點,傳統習俗上會以「吃湯圓」來歡度節慶;而冬至之後,緊接著是耶誕節,耶誕節雖原是西方傳統的宗教節慶,但流傳至今,儼然已成為全民參與的節慶,12月份時,大街小巷都會裝點出濃濃的耶誕氣氛。所以本家特於此時節舉辦融合中、西方習俗的節慶活動,在朔風凜冽的冬天裡讓長輩們享受溫馨的節慶氣氛,並針對長輩不同的特質分別舉辦適合安養、養護長輩的類別活動,以達適性參與的活動目的。
  12月22日冬至這一天,養護樓層的工作人員以歡喜心忙著幫長輩梳妝打扮,讓長輩們盛裝到各樓層的大廳參與今日的節慶活動,欣賞以「耶誕送溫情」、「動腦猜謎樂」、「才藝同歡樂」三個單元所串成的精彩節慶節目。
  今年的節慶活動中,最特別的是邀請了山東籍的王爺爺擔任今日的親善大使-耶誕老人,有著高大身材的王爺爺穿著紅白耶誕裝,儼然是耶誕老人的最佳代言人,耶誕老人在悠揚的耶誕音樂聲中出場,即刻吸引了所有長輩及工作人員的目光,臉上也都不自覺的露出了笑容,耶誕老人親手將結緣品一一送至每一位長輩的手中,長輩們歡喜合掌向耶誕老人表感恩,原本擔憂自己的山東口音會讓本省籍的長輩聽不懂,經再三邀請才答應演出,在今日和長輩們近距離的互動後,王爺爺不僅充滿自信的說,期望能再參與未來的活動,也對於養護長輩因生理不便需他人照顧的情況,更喚起深具的慈悲佛性。
  因著不同樓層的長輩特質,「才藝同歡樂」單元則由各樓層的工作人員自行策劃,由各樓層的照服員各自發揮歌曲表演或直笛演奏,讓長輩們動腦猜歌名或沉浸於懷舊的氛圍中,另表演節目包括老歌清唱、古琴演奏及直笛獨奏,並且輪流至各樓層表演,讓所有養護長輩們都可欣賞本家同仁的才藝。而在「動腦猜謎樂」單元中,由主持人發問冬至習俗或謎題,長輩們自發性或經工作人員鼓勵,很踴躍的舉手搶答,猜對謎腳的成就感與獲得結緣品的喜悅,在鏡頭下皆一覽無疑。
  人到了老年階段會面臨許多的失落,而罹患慢性病及因生理退化而失去行動自主與生活自理的老人家,因為種種因素必須安置於機構,其內心的失落感更勝於一般老化的長輩,因此本家期望藉由冬至耶誕節慶活動,運用懷舊素材及歡樂的氣氛幫助長輩適應新生活,以增進長輩們的社會支持系統,進而統整其人生,並能肯定其生命意義。「冬至一陽生」,祝福長輩們經歷寒冬後,在佛光普照下迎向希望與光明的未來。
  

 
生命記憶─蘇爺爺 ......社工員高靖翔   Top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麼?兄弟姐妹皆同氣,爭什麼?
  兒孫自有兒孫福,憂什麼?人事難逢笑口開,苦什麼?
  在清幽的靜養之處,爺爺是一位道地的外省人,有著濃厚的外省口音,從上海搭船過來台灣生活,爺爺表示當時上海與台灣的狀況,其實大同小異都差不多,一樣會有風、水災,來台並不會有太大的不適應。爺爺逢人便會露出燦爛的笑容,由於與其一同居住的同伴大都以閩南語語言居多,爺爺會自我先澄清其不足之處,對於閩南語不擅長,期待他人多多包涵,是一位客氣且健談的老人家。
  爺爺生長於務農的家庭之中,種田、收割等農務工作大多由父母親自著手,爺爺並沒有協助到什麼事物,加上其種植的土地並不大,所以父母不常讓孩子到田裡工作,而爺爺在家中排行老四,且清一色都是男孩子,只有兄弟沒有姐妹,大家庭難免會遇到物品分不公平的時候,又湊巧都是男生,故打架鬧事鐵定跑不掉,當然,還是會相互退讓、包容,畢竟打虎抓賊親兄弟,兄弟之間不需爭得臉紅脖子粗,目前二個弟弟人在對岸的福建居住,一位哥哥住於高雄,其餘兄弟已經至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現在兄弟之間多以電話方式連絡,互相關懷對方近況,彼此之間感情濃密,互動頻繁,但由於年歲已高,自己都已經八十多歲了,哥哥年紀更是大,坦白說,實在不方便東奔西跑,深怕體力無法負荷過來,因而見面機會不多,只要明白對方生活過得不錯,身體功能健康即是最好的消息,畢竟,在現有環境條件下,有許多事物是必須納入考量的,凡是隨緣就好,勿強求什麼,爺爺說著說著便提到掛在牆上的全家福照片,此為慶祝八十大壽而拍攝的,爺爺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愉悅的神情,能全家人
  相聚在一塊,似乎是爺爺最大的期望。
  爺爺於民國三十三年即在軍中服務至民國四十三年,其中於民國三十四年在中國河南的製造廠工作,從事機械工程的事務,像是飛機的零件、戰車、隧道工程等等工作,由於是在軍中服務,故於民國三十八年隨中華民國政府從上海播遷來台,從此在台灣落地生根,後來開放到對岸探親時,爺爺曾經回去過一次,截至目前便未再搭機至中國去了,因擔心身體不適。
  在退休之前,爺爺並非完全留在台灣工作,期間到泰國待了九年,在沙烏地阿拉伯生活了六年,算一算在工作的職業生涯中,約有三分之ㄧ的時間都在國外生活,在這當中只有於泰國工作地階段回台灣過一次,其餘皆等到任期結束才返台,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好在其於國外工作時,於當地有一份薪水,而在國內又有另一份薪水得以貼補家用,使其在無法長伴家人之下,至少還能提供一個衣食無缺的生活條件給家人過活,在離鄉背景之後,又逢離家之苦與煎熬,能堅持下去可以說實在不容易。
  爺爺從國外回國之後,工作地點便在鐵路局公路局待了十五年,於榮民處工作二十八,於民國八十年退休,這段歷經風霜、日曬雨淋的歲月中,爺爺並不感到辛苦,言談之中爺爺不時露出驕傲的神情,只有國小畢業的學歷,可正好逢運時,遇到貴人相助提拔,工作看起來辛苦,但因其職位大都為管理者,類似所謂的經理人員,在上司的愛戴下,說辛苦也並非苦不堪言,爺爺有感而發表示,因學歷不高,不然應該會有更好的工作條件可以選擇。在退休之後,雖每月有固定的月俸可以領取,不過,爺爺還到靜宜大學的行政大樓服務了七年半的時間,在大學中擔任管理員,可見爺爺努力奮鬥的心情,即便退休了,仍在行有餘力之時,盡自己的能力去服務他人,與為自己做調適,避免突然的退休,讓人無所適從,爺爺非常幽默的表示,因為自己老了,沒有企業、場所想僱用了,所以只好回家吃自己囉!從爺爺的職涯之中略見其是一位具有自我思想與為將來打算之人,把握每分每秒的時間,爭取自
  己展現能力的機會。
  爺爺在民國四十三年時結婚,與妻子之間的認識是透過人家介紹而來,夫妻之間同為外省人,並育有三男兩女,由於爺爺需外出工作賺錢養家,而將教育、照顧子女的大任交由奶奶負責,並謙虛的將兒女今日之成就皆歸功於奶奶身上,以及兒女自己身上,表示是因為他們有能力讀書,有心想上進才有目前成功的ㄧ面,是他們自己肯努力,並未為他們多做些什麼,只是努力賺錢,提供金錢讓他們能繼續唸書,爺爺甚至開玩笑的表示就在孩子該上學時,趕他們上學去而已,沒有再多做些教導。
  目前,大女兒在加拿大當秘書,其中一位兒子正在專攻博士學位,而大兒子目前在台北工作,與奶奶同住一起,另外兩個兒子皆住於台中,其中一名兒子在中興大學當教授教書,爺爺與兒女們之間的互動相當良好,其女兒會經常前來探望爺爺,當爺爺不在房間裡時,會留紙條向其說明與提醒注意事項,而其兒子會接爺爺回家與孫子相處,子女會經常打電話關心爺爺的狀況,在父親節活動時,可以發現爺爺其實是一位十分關心與照顧家庭的父親,也是一位優秀的爺爺,會想多拿幾張卡片轉送給孫子,且爺爺十分期待與兒女孫子相處的機會,會因此而取消既定的行程。爺爺內外孫合起來共有七名,大兒子生了兩名孫子,小兒子為三位,而二兒子目前並無孩子,爺爺會唸著老二還沒有生孫子給他抱。
  爺爺表示這邊的環境不錯,視野遼闊且交通便利,加上空氣清新,並說明台灣的天氣相較於中國來得風和日麗。平常會於陽台上欣賞風景,觀察麻雀每日的作息,亦或關心附近人家所飼養的狗兒有無外出透透氣,呼吸新鮮空氣。固定每天早上會到市場走走、散散步,當作運動一般,並自行安排時間抄佛經,當抄經本寫完時,會請兒女再準備下一本,爺爺雖有中風,但外表上看不太出來,若爺爺不明講其實無人知曉,爺爺對於現狀生活方式能滿足,十分豁達,面對環境的不便會自我想對策將其不便降至最低,每天都笑口常開,是一位十分具有親切感的長者。
  借鏡
  人生盡是福,思量肩擔苦,步行便是福;思量走路苦,騎驢便是福;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人生能幾時,不要不知足,從長者身上可以看見什麼叫做安居樂業,什麼叫做知足惜福,如爺爺目前的生活安於現狀,就是知足的一種表現,其能在此條件下,自得其樂,找到生活中的快樂,反觀自己,有時難免坐這山,望那山,總覺得別人家的碗內盡是山珍海味,不懂得滿足的道理,實在慚愧,會去計較手足之情,或許該好好思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道理。
  在想一個人遠渡重洋隻身來台,實在辛苦,且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下又需要當候鳥,是一大挑戰,這段人生經歷是辛苦的,也含帶著辛酸血淚,想想,自己初離家唸書時,就難以接受與家分離的事實,夜晚淚水常相伴入睡,爺爺的毅力、精神令人欽佩,且還是在未熟悉環境之下又須適應新環境,椅子都還未坐熱,就需要起身換位子,不停在適應環境,坦白說,這對一個人來說並非是好現象,仔細想想,爺爺的韌性十分強,在艱苦的歲月中,能獨自撐過來,實在不容易。
  在爺爺身上可以學習到,人生不是由幾件大事物和大犧牲組成的,而是有許多小事物累積而成的,常露微笑,常保和善,常施小惠,能外得人和,內得心安。如同爺爺看起來似乎算大犧牲,但是由許多小犧牲匯集而成大犧牲,犧牲時間、與孩子相處、與妻相伴,換取養家活口的經濟來源,故小作為,也能成就大事業。放棄和獲取是任何人都可能面臨的兩種選擇,所以人有的時候就應該學會為了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而去割捨,學會在放棄中收穫。

 
生活中的感動(之一) ......照服員李碧涵   Top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包括周遭的人、事、物,對於一個耳聰目明的人,做起事來可以輕而易舉,但是對於一個失去視力又重聽的阿嬤來說,他內心的惶恐與不安,絕對是他人無法理解的。
  在失去視力後的阿嬤,她的眼前是一片漆黑,再也無法分辨白天或黑夜,一般人所見的藍色天空、鮮豔花朵、晴朗白雲、四季顏色變換以及人們臉上喜怒哀樂的表情,她都無法看見,就好像老天爺對他開了個大玩笑,阿嬤的內心開始出現不安全感,因而產生躁鬱、吵鬧、狂叫,甚至無法安定下來,此時最重要的是親情的安撫、照顧者親切的關懷、對宗教的信仰,並配合生理方面的藥物治療,經過種種的努力,現在的阿嬤已經調適到可以面對失去視力的現實狀況。
  也許是因為失去了視力,對於佛教信仰虔誠的阿嬤,更能夠一心不亂念佛,每天睡前都會把一整天所念的佛號功德做回向,阿嬤的回向文:「佛祖,我是○○○,我的眼睛看不到,我所念的功德請幫我記在簿子裡,我要跟您到極樂世界,在我臨終的時候記得要來帶我去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我看不見、也不知道路在哪裡⋯⋯。」每次聽到阿嬤真真切切的回向,都令我深深的感動,也讓人覺得信仰的力量真正不可思議。

 
生活中的感動(之二) ......照服員鄭妙珍   Top

  在因緣際會下,踏進了照顧服務這一個領域,平日除了須投入相當的愛心與耐心,完成看似簡單卻相當繁複的工作外,和長者的相處亦是一門不容易的課程,長時間待在這個大家庭中,總會不時出現許多令人動容的畫面或對話,其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莫過於是與阿公、阿嬤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例如,當健康狀況不佳時、心情鬱悶時,卻見到他人歡喜慶祝佳節慶典;一心渴望朝思暮想的親人來探望時,左顧右盼卻盼不到親人的關懷,此時我就會扮演她們多年的好友,陪她們聊天或玩個小遊戲,藉以分散她們內心的苦悶。當失智的長輩又再一次找不到回家的路時,我會扮演她們的好厝邊或孩子,利用簡單又有技巧的話語,牽著她們的手一步一步的走回屬於他自己的「家」。
  身旁一起工作的伙伴們總是想盡辦法、盡全力提供給阿公、阿嬤所需要的以及所想要的事物,不論亮出的是「醫生牌」、「主任牌」、「親友牌」、亦或是「阿彌陀佛牌」⋯等辦法,都只為了提供阿公、阿嬤們個別化的關懷與照顧,重燃阿公、阿嬤一絲絲生命的希望,並找回平淡生活中些許的樂趣。
  我們照顧的每一位長者,都像是一片片的「老唱盤」,也許不夠新穎,無法馬上吸引旁人的目光,但每當懷舊樂曲緩緩播出時,我們便能聆聽到一首首最獨特的曲子,其中都蘊藏著最珍貴的往事與回憶。
  但願長輩們都能視我們為最有效的「百憂解」、「萬靈丹」,做她們身心靈上的依靠!期許我們都能扮演好長者們所期望的角色,為他們盡心盡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