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導覽

粽葉飄香慶端午

2012-06-19 記者changtoto在菩提仁愛之家報導

文字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自古流傳下來,是紀念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為了避免屈原身體在江中被魚吃掉,想出一個方法,也就是現在我們所吃的「粽子」投入江中餵魚,魚兒不餓了就不吃屈原的身體。這就是每年每家每戶過端午節慶時,必定連想到的習俗之一「粽子」。
  每逢佳節倍思親,養護樓層長輩透過綁粽子活動中,回憶起過節時的氣氛,一開始主持人先播放一段小短片「端午節之歌」做開場,引導長者過去對端午節慶的記憶,再來透過「綁紙粽子」活動,除了活動筋骨和與端午習俗做結合外,也增添一份趣味性。
   「綁紙粽子」活動,是每位長者利用粽子繩把做好的紙粽子綁好不掉落即可玩戳戳樂,手部功能還不錯的長輩很快得完成,舉起粽子期待要抽獎品的欣喜表情寫在臉上,林奶奶在活動進行開始後不到10秒中就把粽子綁好,社工稱讚林奶奶,林奶奶很得意的表示年輕時是賣粽子為生,從備料到成品賣出都是獨自完成,所以這些綁粽的動作是基本,而有些長輩雖然不是跟林奶奶一樣有同樣的經驗,但在過去每年的端午節,也會親自包粽子給親人、子女享用。
   在早期台灣就留傳至今的習俗,人人在端午節時身上佩掛香包,它的香氣有趨蟲避邪的作用,且現在的香包造型多樣化,有小孩喜歡的卡通圖案,也有長輩們喜愛的傳統紅色錦囊,放在胸前能帶來喜氣及溫馨氣息。午後時刻,進行安養端午節「縫香包」活動,讓長輩們利用塑膠針,一針一線的手工縫製,繡出屬於自己的「香包」。每位長輩都有不同的巧思在裡頭,像是羅爺爺把卡通圖案的香包上的眼睛繡成可移動式的,而高齡94歲郭奶奶的眼手非常協調,很快得把線穿過塑膠針,塞入棉花並一針一線慢慢的縫合;長輩們也透過活動增進彼此間互動,像張奶奶完成自己的香包後,坐在一旁的蕭奶奶不太會,張奶奶主動協助蕭奶奶,共同完成後,各自展現自己完成的香包,掛在脖子上拍一張照片。最後,每位長輩玩戳戳樂遊戲,人人有獎,在歡愉的時刻結束端午節慶活動。
  

影像

粽葉飄香綁粽樂
童年回憶樂無窮
香包馥郁針線活